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稳定性,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基本性质说明,静态储备越大则静态稳定性越高。提高静态稳定性的措施很多,但是根本性措施是缩短"电气距离"。主要措施有:(1)、减少系统各元件的电抗:减小发电机和变压器的电抗,减少线路电抗(采用分裂导线);(2)、提高系统电压水平;(3)、改善电力系统的结构;(4)、采用串联电容器补偿;(5)、采用自动调节装置;(6)、采用直流输电。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维持和控制母线电压是调度部门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主要和日常工作。维持、控制变电站、发电厂高压母线电压恒定,特别是枢纽厂(站)高压母线电压恒定,相当于输电系统等值分割为若干段,这样每段电气距离将远小于整个输电系统的电气距离,从而保证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静态稳定储备系数是衡量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指标。
按功角判据计算和用小振荡法判别静态稳定时
静态稳定储备系数为
Kp%=(P极限-P正常)/P正常×100%
正常方式下,需控制在15%~20%之间;特殊方式或事故后运行方式,需控制≥10%。
按无压判据
Ku%=(U正常-U临界)/U正常×100%
正常运行方式下,KU%≥10%~15%,事故方式下≥8%
简单的说,静态稳定就是热稳定。一条线路输送电流是有限的,达到一定的电流值导线就会发热,所以要规定一个电流限额作为静态稳定极限。如果把这个稳定极限值的80%作为实际控制电流,那么上面的20%就是所谓稳定储备。就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