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刘娥命悬一线之际,突然回光返照,竭力撕扯衣物,目光中流露着恳求与绝望,眼神逐渐涣散,拉扯衣服的双手慢慢僵直,旋即驾崩。
宋仁宗悲恸欲绝,办丧事前询问朝臣,母后驾崩前为何拼命拉拽衣服?朝臣道破天机:“陛下,皇太后身穿龙袍,黄泉下如何与先帝相见?”宋仁宗恍然大悟,诏令给刘娥换上皇太后服装,入殓安葬。
刘娥为何已经黄袍加身,却始终未登天子宝座?
(一)贤良内助
月明星稀,孤舟系岸。江边茅庵,油灯如豆,一个绝色少女在对高僧倾诉身世:她来自蜀地,名叫刘娥,母亲梦明月入怀而有孕生下她。她尚在襁褓时,父母前后辞世。她被外婆家收养,十来岁时卖给银匠做童养媳。因生活所迫,她自食其力成为歌女,并学会一手播鼗(一种类似拨浪鼓的乐器)绝技。近日,银匠带她泛舟离蜀,欲往京师谋生。因饥寒交迫,故停舟乞食借宿,愿以技艺偿还。
高僧怜其身世悲惨,又见其花容月貌、才艺高超,隐然有凤凰之气,于是倾囊助她入京。(刘娥知恩图报,变身皇后之后捐百万私房钱为高僧重修一座“工巧雄丽”、冠绝南北的庙宇。)
入京后,机缘巧合之下,刘娥被襄王赵恒纳入王府,受尽宠爱。赵恒变身宋真宗后,刘娥水涨船高被封美人。
刘娥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她从不与皇后争宠,还和同样受宠的杨淑妃亲如姐妹,更能与其他嫔妃和平相处。她凭借贤良温善闻名后宫,一路绿灯晋升为仅次于皇后的德妃。
刘娥因自己无子,将侍女李宸妃尚在襁褓中的儿子赵受益(后改名赵祯,即宋仁宗)取为己子,交杨淑妃精心养育。李宸妃病卒后,刘娥高规格安葬,给李宸妃换上皇太后服饰,将尸身浸泡在水银中防腐。
皇后驾崩,宋真宗决定立刘娥为皇后,遭到寇准、丁谓、曹利用等重臣以刘娥出身寒微为由的大声说不。宋真宗力排众议,一锤定音,刘娥成功升任皇后。
刘娥天性机警敏悟,“智聪过人”,平时饱读书史,满腹经纶。继位皇后之后,她处理后宫事务得心应手,赏罚分明,不仅成为宋真宗名副其实的贤内助,还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将当初反对立她为后的重臣们的脸扇得啪啪响。
宋真宗旰食宵衣,常将朝政带回后宫熬夜处理。刘娥陪伴左右,从中熟悉了许多国家大事,对很多朝政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面对宋真宗的询问,她分寸感极强,周到谨慎恭敬保密地对答。随着处理政务能力日渐提高,刘娥从贤内助变成宋真宗不可或缺的政治伙伴,为宋真宗开创“咸平之治”的太平盛世立下不朽功勋。因此,后人把她与汉唐的吕后和武则天相提并论,盛赞其“有吕武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