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鬼面针”的草药一般生长在哪里?

2025-05-20 14:54: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鬼箭羽

(《日华子本草》)

【异名】卫矛、鬼箭(《本经》),神箭(《广雅》),六月凌(《植物名实图考》),八树、四棱锋、芸杨,鬼见愁(《中国树木分类学》),四面锋、篦箕柴(《浙江中药手册》),风枪林(《中国药植志》),山鸡条子(《东北药植志》),四面戟(《药材学》),千层皮、刀尖茶,雁翎茶、四棱茶(《辽宁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具翅状物的枝条或翅状附属物。

【植物形态】卫矛

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全体光滑无毛,多分枝。小枝常呈四棱形,带绿色,健壮的枝上常生有扁条状木栓翅,翅宽达1匣米,棕褐色。单叶对生,倒卵形至椭圆形或广披针形,稍膜质,长2~6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边缘锯齿细锐而密,基部锐形或楔形;上面光泽,深绿色,下面淡绿色,秋时呈红色,主脉在叶的两面均稍隆起;叶柄长约2毫米。花小,两性,淡黄绿色,通常3朵着生成聚伞花序;萼4浅裂;花瓣4,近圆状,边缘有时呈微波状;雄蕊4,花丝短,着生在花盘上;子房与花盘合生。蒴果,1~3室,分离,椭圆形,表面光滑,绿色或紫绿色。种子淡褐色,椭圆形或卵形,外被橘红色假种皮。花期5~6月。果热期9~10月。

生于山野,或栽植于庭园。分布我国北部,中部、华东以及西南各地。

【采集】全年可采,割取枝条后,除去嫩枝及叶,晒干。或收集其翅状物,晒干。

【药材】干燥枝条呈细长圆柱形,多分枝,长40~50厘米左右,直径0.4~1厘米。表面灰绿色,有纵皱纹,四面生有灰褐色片状翅,形似箭羽。枝坚硬而韧,难折断,断面淡黄白色,粗纤维性.翅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暗红棕色,细颗粒性。气微,味微苦涩。以枝条均匀、翅状物齐全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化学成分】叶含表无羁萜醇、无羁萜、槲皮素、卫矛醇。种子油中含饱和脂肪酸(20%)、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已酸、乙酸和苯甲酸等。尚含草乙酸。

【药理作用】降血糖作用。卫矛煎剂中提得的草酰乙酸钠对正常或四氧嘧啶性糖尿病的家兔有降低血糖、尿糖及增加体重之作用。对正常麻醉犬,静脉滴入能引起显著的血糖下降。大鼠口服5~10毫克/天,共40天可引起低血糖及胰岛细胞之增殖,胰β-细胞增生,同时有胰α-细胞之萎缩,说明草酰乙酸钠能刺激β-细胞,调整不正常的代谢过程,加强胰岛素的分泌,给糖尿病人口服,100~1000毫克/天,可有一定效果。

同属植物欧卫矛种子中含强心甙,作用类似毒毛旋花素,但还有中度的降低血压的作用,此外能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并能收缩豚鼠肠管。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浸透,捞出,切段,晒干。

《雷公炮炙论》:"采得(鬼箭)后,只使箭头用。拭上赤毛,用酥缓炒过用之。每修事一两,用酥一分炒,酥尽力度。"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苦,无毒。"

③《药性论》:"有小毒。"

④《日华子本草》:"味甘涩。"

⑤《纲目》:"味酸涩。"

【归经】《本草撮要》:"入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破血,通经,杀虫。治经闭,症瘕,产后瘀滞腹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满汗出。"

②《别录》:"主中恶腹痛,去白虫,消皮肤风毒肿,令阴中解。"

③《药性论》:"破陈血,落胎。主中恶腰腹痛。"

④《唐本草》:"疗妇人血气。"

⑤《日华子本草》:"通月经,破症结,止血崩、带下,杀腹脏虫,及产后血绞肚痛。"

⑥《概物名实图考》:"治肿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选方】①治产后败血不散,儿枕块硬,疼痛发歇,及新产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快,脐腹坚胀(痛):红蓝花、鬼箭(去中心木)、当归(去苗,炒)各一两。上为粗散。每服三钱,酒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粥食前温服。(《局方》当归散)

②治产后血运欲绝:当归一两,鬼箭羽二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酒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相次再服。(《圣济总录》当归饮)

③治恶疰心痛,或疞刺腹胁,或肩背痛无常处:鬼箭羽、桃仁(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赤芍药、鬼臼(去须)、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当归(锉,微妙)、桂心、柴胡(去苗)、朱砂(细研)各一两,川大黄二两(锉,研,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入朱砂,研令匀。每服,不计时侯,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鬼箭羽散)

④疗乳无汁:鬼箭五两。水六升,煮取四升,去滓。服八合,日三服。亦可烧灰作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广济方》单行鬼箭汤)

⑤治疟疾:鬼箭羽、鲮鲤甲(烧存性)各一分。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字,搐在鼻中,临发时用。(《圣济总录》一字散)

【名家论述】①《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经》所治,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矣。又如苏颂所述古方,更似专功于恶疰及中恶气之毒以病于血者也。第方书治女子经闭有牡丹皮散中入此味,而治男子胀满有见晛丸,亦用此味,即苏颂所述古方之治,犹未言专治女子也。大抵其功精专于血分。如女子固以血为主,较取效于男子者更为切中耳。苏恭谓疗妇人血气大效,非无据也。"

②《本经逢原》:"鬼箭,专散恶血,故《本经》有崩中下血之治。《别录》治中恶腹痛,去白虫,消皮肤风毒肿,即腹满汗出之治。今人治贼风历节诸痹,妇人产后血晕,血结聚于胸中,或偏于胁肋少腹者,四物倍归,加鬼箭羽、红花、玄胡索煎服。以其性专破血,力能堕胎。"

回答2:

  鬼箭羽
  www.shouxi.net 2005-12-19 11:31:00 39康复网
  关键词: 鬼箭羽 中草药图谱

  鬼箭羽

  Ramulus Euonymi

  (英)Winnged Euonymus Twig

  别名 神箭、四棱锋、鬼篦子、四方柴。

  来源 为卫矛科植物卫矛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 的带翅嫩枝或枝翅。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小枝斜出,有2~4条木栓质的阔翅。叶对生,倒卵形或椭圆形,1.5~8cm,宽1~3.5cm,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齿;叶柄极短。花3~9朵成聚伞花序;萼4浅裂;花瓣4,淡黄色;雄蕊4,着生于花盘上;子房上位,与花盘连生。蒴果椭圆形,绿色,4瓣裂。种子褐色,有橘红色假种皮。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丛林中。产于湖北、河北、浙江、安徽、江苏、山东、陕西、贵州。

  采制 夏、秋季采收带翅嫩枝或枝翅,晒干。

  性状 枝呈细长圆形,长约40~50cm,直径0.4~1cm。表面粗糙,暗灰绿色至灰绿色,有纵皱纹及灰白色纵生的皮孔。木栓质翅4条,扁平片状,近茎处稍厚,向外渐薄,宽4~10m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红色,有微细致密纵直纹或微波状弯曲纹理,有的现横向凹纹。枝坚硬而韧,断面淡黄白色,纤维性,气微,味微苦。翅质轻脆,断面平整,棕黄色,细颗粒性,气微,味微涩。

  化学成分 叶含卫矛碱(alatamine)。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杀虫。用于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虫积腹痛。孕妇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