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多宝山岩石化学数据的计算和作图,矿区及其周围不同年代的全部岩浆岩都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87Sr/86Sr比值均极相似。
为了说明多宝山地区岩浆岩系列特点,选取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主要造岩矿物,并以三种图解形式表示如下。为了进行对比,还将世界一些地区的资料附于图6-1至图6-3内。
图6-1和图6-2表明,多宝山地区岩浆岩投影点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基本上聚集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同地区的点群虽有某些重叠现象,但彼此基本上可以分开。图6-3标出了多宝山地区和其他四个地区岩石内三种矿物投影点各自聚集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还显示了这几个斑岩铜矿区的岩石系列具有自己的演化趋势。
图6-1 西南太平洋、加勒比诸岛、加拿大西部和美国与斑岩铜矿有关的侵入岩碱-硅变化图
(图6-1至图6-3底图均引自Titlog与Beane,1981)
1—岛弧系列;2—陆缘处克拉通或过渡系列;3—加拿大Galore Creek碱性岩石系列;4—多宝山钙碱性岩石系列
图6-2 与斑岩铜矿有关的侵入体成分的碱-钙三元图解
1—北美西南部加拿大柯迪勒拉;2—Galoye小溪;3—太平洋和加勒比岛弧;4—多宝山
图6-3 五个与斑岩铜矿有关的侵入岩石系列的石英-正长石-斜长石(Ab+An)矿物定量三元图解
包括岛弧(瓜达卡纳尔岛)内克拉通(宾厄姆和瑞伊)和大陆-洋壳过渡带(布伦达)以及多宝山地区(Hivas,1977;Banks等,1972;Movte,1973;Lame,1974;多宝山矿床资料,1985)
上面三个图解表明,每一岩石区基本上都有其特定的岩浆岩石演化系列,在每一系列中,既有含矿岩体,也有不含矿岩体。与成矿有关的斑岩岩浆并无特定的岩石类型和岩石系列。因此单纯根据岩浆来源,岩浆的常量元素,主要造岩矿物比例,岩浆岩的类型和系列,并不能区分岩浆岩是否含矿。换言之,在考虑岩浆成矿方面,不应单纯考虑岩浆本身,还应考虑除岩浆之外的其他因素。
Mason和Medonald(1978)考查了岛弧、陆缘和内陆三种地区内含矿与不含矿的侵入体后指出:虽然由岛弧向内陆有些元素,如K,有递增的趋势,但斑岩铜矿成矿都可以发生在三种地区任一岩石系列内。
Gustafson(1978)考查了环太平洋斑岩铜矿床后指出:“有关岩浆成因的许多因素可能并不是斑岩铜矿成矿的重要因素”。“许多地区造山带内(并不一定是活动的俯冲带)产出机制不同的广泛分布的钙碱性岩浆系列都可以形成斑岩铜矿床。”他认为:“岩浆上升通过地壳时,挥发分的演化过程是个关键因素。”Titley(1981)认为:“挥发分的演化既受构造制约,又受岩浆通过地壳时的速率以及地壳中挥发分的含量所决定。”
多宝山地区的岩石化学资料如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虽然采用多种方法对分析资料进行处理作图,同样不能区分岩体的是否含矿。
至于岩浆能否含矿,很可能像Gtustafson等人指出的那样:要看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挥发分能否进入而定。
深源Ⅰ型岩浆对成矿的作用主要表明下部可能存在有大容积和大能量的岩浆房。当其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时,常常引起大量H2O的运移和由此而引起大量矿化剂和成矿元素的迁移和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