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是“德意志级装甲舰”(其他国家海军称其为“袖珍战列舰”(Pocket Battleship)的三号舰。
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国,其海军受到《凡尔赛和约》严格限制。德国海军针对条约限制(新造战舰排水量不得超过一万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0.3厘米),结合巡洋作战的需求,于1929年动工建造德意志级装甲舰。
总共建造了3艘:即"德意志"号(Deutschland,后更名为"吕佐夫"号(Lutzow))、"舍尔海军上将"号(Admiral. Scheer)和"海军上将斯佩伯爵"号(Admiral Graf.Spee )
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 1932年10月开工,1934年6月下水,1936年1月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后,"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是德国海军最为活跃的海上袭击舰,转战于印度洋与大西洋,击沉多艘商船并屡次躲过英、法海军舰艇的追击。但最后在1939年12月13日被3艘英国巡洋舰在拉普拉塔河口(Rio de La Plata)截住,经过激战后该舰驶入了中立的蒙特维迪约港(Montevideo),最后在强大的军事及外交压力下于17日自沉,但该舰成功地吸引了大量英国军舰和辅助舰只的注意力达三个月之久。
一般排水量:12294吨 ;满载排水量 16 290吨
全长:187.98米
舰宽:21.7米
吃水:5.8米
最高航速:27.5节
航程:10000海里/18节,16000海里/12节
武备:2座三联装283毫米主炮,8座单管150毫米炮;3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射炮,8座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2座4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主舷侧装甲100毫米(为KCn/A装甲最小厚度),另有40毫米的Ww防雷装甲上部重叠在它的后面;装甲甲板40-70毫米Wh钢;主炮炮塔140毫米KCn/A,炮座125毫米KCn/A;指挥塔150毫米KCn/A。
舰载飞机:2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