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评估中,承灾体易损性极高、高、中、低是怎样划分的?

2025-05-20 10:19: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地质灾害易损性是指地质灾害承灾体抵抗地质灾害损毁的能力,用承灾体易损系数(损毁率)表示,为0一l,O=无毁,1=全毁。
①对于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某一个承灾体来说,可根据其易损系数相对大小,划分为极高、高、中、低等。
②对于中国国内来说,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可以推导出:
a)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性评价单元是地质灾害危险区。
b)地质灾害危险等级是根据险情大小来评判的。险情是指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受威胁人数和受威胁财产。
C)中国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系数=1。
d)地质灾害危险性是通过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承灾体密度值(人口密度值或财产密度值)x易损系数求和计算得来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中包含了地质灾害易损性,它们是包容关系,非独立变量。
因此,中国国内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系数=1,相当于按最危险考虑,全毁。其易损性无法分级,分级也没有意义。
③根据地质灾害危险等级与承灾体易损性查图表获得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因它们是包容关系,非独立变量,其实质还是地质灾害危险性。
④中国国内编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图没有必要,做的是无用功。若要编:
a)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承灾体易损系数=1,全毁。
b)地质灾害危险区外,无毁,其易损系数=0。
c)全区覆盖。
参见豆丁网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国内地质灾害易损性特征分析研究,豆丁网一中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