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为何容易缺乏维生素A?
首先要更正这个说法,不同人群对维生素A的摄入是不同的,而所有营养报告都来源于西方,西方世界普遍认为他们人群摄入的维生素A不足。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西方人不吃动物的肝脏,中国人吃。
其次西方人吃绿色蔬菜的次数少,而中国人多,西方人戏称我们是吃草的动物,而丰富的胡萝卜素都躲藏在深色蔬菜中。
另外,西方人的烹调方式单调,喜欢凉拌,而东方人喜欢热炒,维生素A在油中的稳定性以及吸收率(它是脂溶性维生素)让它在东方世界中不那么缺乏。
最后,西方人不喝茶,而中国人喜欢喝茶,大部分人喜欢喝绿茶,绿茶中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虽然每次泡十克,但是几乎喜欢茶的人都是长期喝,有些人泡的还比较浓。
楼上有网友说明的那段很熟悉,很可能是从某些西方人推销的营养片销售材料中抄录的,但是我作为营养师,很负责的澄清以下事实:
1、维生素A是比较稳定的维生素,热,酸,碱对维生素A的破坏作用都不大,而且在油中尤其稳定,除非是长时间剧烈加热,油炸,或者干煸。
2、胡萝卜素比维生素A更难破坏,除非加热到100度而且连续4个小时(谁这么炖胡萝卜啊)。另外胡萝卜素并不是在胡萝卜中含量最多,绿色蔬菜中菠菜32571个国际单位,芒果12573个国际单位,香菜12441个国际单位,苋菜12243个国际单位,油菜韭菜芹菜中每100克也含有9900-10000个国际单位,胡萝卜9702个国际单位。而我们人体每天需要多少,成年人不过是2311-2644个国际单位维生素A,折合胡萝卜素4160-4760.即使烹调中有所损失,也完全可以补充过来。
3、由此可见,中国人摄取维生素A的来源主要是绿色蔬菜和动物肝脏,因此牛奶中少的可怜的维生素A并不足以让中国人缺乏这个维生素,西方人就不一样了,他们的主要维生素A来源就是牛奶。
我曾经观察过国外的全维生素片和国内的全维生素片的含量区别,其中维生素A是一个很重要的很明显的区别指标,国外的全维生素维生素A的含量有些甚至一片就超过了中国膳食推荐量,而针对中国或者国产的全维其含量是比较少的,因为营养学家也默认中国人可以再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A。
而且维生素A的摄取超过一定得标准会导致中毒,长期在49500个国际单位就会出现慢性中毒。
不过如果在中国,但是是西方的饮食习惯的家庭不在此列,应当适当的补充,我们不应该听信西方推销营养片的厂商或者经销商的宣传,他们永远会认为你缺乏所有的营养素,不然你就不会去购买了。
但是作为营养学家,我们提倡在食物中摄取营养素,只要吃的很杂,种类丰富,量充足,没有片片也能有好的身体。片片只是我们在特殊情况下的辅助而已哦!
科学家及一般人都认为我们可以从食物中获得所需的维生素a。但在一项研究报告中,对数千个美国人的饮食做为期一个月以上的追踪调查,发现有3/4每日所摄取的维生素a,只有2000国际单位。这些调查报告证实,所有由食物中所获得的维生素a,均有利于吸收而进入血液。
在实验室中所分析的蔬菜,可能是由肥沃的土壤所培植,在生长的过程中,吸收充足的阳光及雨水,这些蔬菜中维生素a的含量,也许会比那些生长条件不良的蔬菜多100倍。经过分析,也发现过完全不含胡萝卜素的胡萝卜。
在运送、储存、冷冻、装罐及烹调的过程中,也都会使维生素a消失。
只吃苜蓿的奶牛,所产出的牛奶中缺乏维生素a,而苜蓿经过分析,发现其中不含能防止维生素a遭到破坏的维生素e。而且,化学肥料中的硝酸盐,也会破坏食物、动物肉类和人体内的胡萝卜素及维生素a。
即使蔬菜中含丰富的胡萝卜素,也不一定能为人体所吸收利用。蔬菜中的胡萝卜素,含在由纤维素构成的人体无法消化的细胞壁中。胡萝卜素无法溶解于水中,因此无法通过细胞壁。必须经过切碎、煮熟及咀嚼的方式,将细胞壁破坏,才能让它进入血液之中。生吃胡萝卜,只能吸收其中所含胡萝卜素的1%,经过煮熟之后,则可以增加至5%—19%。
研究显示,由蔬菜中所吸收的胡萝卜素,平均约为16%-35%;愈软的蔬菜,到达血液的胡萝卜素愈多。如果将蔬菜打成汁,便可以完全吸收其中的胡萝卜素,但是蔬菜汁若没有马上喝完,许多维生素a便会因氧化而遭到破坏。直接服用含有适量维生素A的纽利兹鳕鱼肝油是不错的选择,它还含有科学比例的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因为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