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日本车由于要大举进军欧美市场,在安全性设计上很花了些功夫。
车子是否安全与结实与否并不能画等号。最极端的例子,F1赛车,轻轻一碰就会散架,但是,由于车体吸收了碰撞的大部分能量,使得车手的安全得以保障。
如今的车子,无论日本车还是欧美车,普遍采用了吸能设计,就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车子的发动机舱和后备厢允许发生变形以吸收碰撞的能量,而乘坐舱则要求具有较强的刚性,以保证乘员的安全。此外还有一系列相匹配的技术:比如,发动机自动下沉,就是为了避免发生碰撞时,发动机被顶入乘员舱造成乘员受到伤害;溃缩式方向柱,在碰撞发生时,该方向柱会溃缩,从而避免驾驶员被方向盘顶伤;在车门内的防侧撞杆,是为了防止来自侧面撞击的。而众所周知的安全带、气囊都是为了保护乘员不受伤害的装置。
但是,任何事情都会有极限,在超过车辆承受力的情况下,任何车辆都无法幸免。
上边所说的就是利用车辆本身的吸能来保护乘客,这样的车子你能认为是不结实、不禁撞吗?
电动车都能撞成这样!
看看这篇文章呢,应该不是这样,日本车碰撞安全五颗星四颗星的很多,只是不少国人带着有色眼镜和以讹传讹,看看日本车的受欢迎程度就知道了。达到一定的速度就是S80、S600、760Li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