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上海话

2025-02-24 15:05:5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首先,你要明白一个概念,上海话约有十分之一的字有文白异读,也就是说一个字有两种读法,一种叫作白读用来读传统词汇,一种叫作文读用来读外来语或者书面语。文读的读音通常靠近官方语言。

所以,上海话的第二人称日常生活中是“侬”。实际是“尔侬”的合音。“尔”古汉语是鼻音。“侬”在古代是人的意思。
在沪剧表演中可以用“你”的文读ni。这个字的发音是阴平调(高降调)。

上海话的第一人称复数是“伲”nyi。这个字的发音是阳平调(低平/低升调)。和“你”除了音调不同外,声母也是有区别的。n是舌头音,ny是舌面音。当然这个细小的差别对于北方人来说是很难分辨的。

上海市区话现在第一人称复数流行用“阿拉”ak-lak,不再用“伲”或者“我伲”了。

回答2:

传统的上海话我读成瓦,你读成侬,我们读成阿拉,你们读成那,他们读成夷拉。相反,苏北籍上海人我读成画,你读成弄。总的来说苏北话属于江淮官话,苏北籍上海人要说标准的上海话比较难。

回答3:

“你”用上海闲话讲就是“侬(nóng)”。

回答4:

你:侬(nong)
你的、你们的;你们:那(na)
“伲”是上海本地话,表示“我的、我们的;我们”,相当于上海市区话的“阿拉”,“伲”也可以说成“我伲(ngu-nyi)”。

回答5:

“你”用传统的上海话说读“侬”n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