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顺之年是指多少岁?

2025-02-23 17:29:3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耳顺之年指六十岁,也为花甲之年。

意思: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通常还有一种意思是指,到了六十这个年纪,是听得进逆耳之言的,指人生修行所能达到的一种高度。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有所成;四十岁遇到事就不会迷惑;五十岁时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能顺着心意去做事,而不会超越世间的规矩。

扩展资料:

古时对年龄的称谓

赤子:不满周岁的孩子。

黄口,孺子:指孩童。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束发——男子十五。

及笄「jī」——女子十五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

弱冠、初冠——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耳顺之年

回答2:

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六十岁以上已可称“耆年”。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六十而耳顺’。”
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

回答3:

回答4:

60岁.
因为孔子说他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
所以后来有了这个说法.

回答5:

古人说"六十而耳顺",意思是人活到六十岁就"言至心通,无所违逆"了

人活到六十岁如果能深懂一个"顺"字,可以算的上大彻大悟了。不但要"耳顺",更应该"心顺"。"身顺",自然而然地毫不勉强地顺时、顺国、顺己、顺人,顺天命、顺人道。这样才能和社会、和大自然达到和谐统一,尽享天时、地力、人和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