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要步兵掩护是因为坦克的视野有限, 死角较多, 在封闭的乡村街道容易被偷袭. 步兵充当了坦克的眼睛.
所以, "坦克必须有步兵掩护"这结论没有错. 不过这里并不是指狭义的靠两条腿跑路的步兵, 还包括机械化步兵和装甲步兵.
靠两条腿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坦克的, 二战德军就实现机械化, 拥有众多的半履带车辆用来运送步兵, 用来掩护坦克部队的侧翼. 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开阔原野, 只要有可能, 必须派出机械化步兵在坦克部队的前、后方和侧翼游动, 并与坦克部队保持联系.
苏联由于缺乏运载车辆, 步兵直接坐在坦克顶上. 遭遇敌人的时候下车展开.
"因为当时反坦克主要靠步兵在近距离攻击坦克"
这个结论不知道你是怎么得来的.
对付敌军坦克的最有效武器就是我们的坦克. 二战是典型的大规模装甲兵团对战, 坦克部队永远是拳头, 集中使用的. 苏德之间的战争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步兵近距离反坦克比较惊心动魄, 常被宣传机器用来提升士气, 但绝不是对付坦克的好办法. 除非在实力根本不对等的情况下, 比如朝鲜战争中, 我国志愿军战士对抗美国坦克.
现代除了机械化步兵外, 还有装甲步兵.
机械化步兵主要是依赖装甲车运兵车投送兵力, 在与敌人遭遇时下车, 展开成战斗阵型. 目的是跟上坦克部队的进攻节奏.
装甲步兵依托步兵战车战斗, 拥有良好的装甲防护, 出色的机动能力, 可以采取乘车作战的模式, 伴随坦克进攻, 是坦克部队的有力支持.
实话说, 步兵战车的视野不比坦克好多少. 所以苏联的步兵还像二战时一样坐在车顶上警戒.
依赖步兵战车的火力, 装甲步兵可以有效压制敌方步兵的反坦克火力. 而车载观瞄系统, 可以有力提升步兵在各种恶劣天侯的作战能力.
装甲步兵下车展开以后, 以车辆为中心形成一定的层次. 步兵在外沿为车辆警惕各个方向的威胁, 而车辆可以在作战不利时掩护步兵撤退.
近距离战斗时,主要有:
狙击手:打反坦克手
普通步兵:射杀坦克打不到的步兵(如地下室里)
反坦克/器材手:敲掉火力点和高处的目标(坦克有时打不到普通步兵又火力不足时)
此外,由于坦克的视野有限, 死角较多, 在封闭的乡村街道容易被偷袭.,步兵可以为其提供战斗参数。还有排雷、清障等。
至于你说得“距离也远了很多”如敌炮兵的清理,就是炮火掩护的问题了,主要由我炮兵和坦克本身来解决,不是步兵掩护的问题了。
你可以看看《拯救大兵瑞恩》,里面很清楚的!
看美军现在的战斗序列,是步兵战车排在主战坦克前面的。
步兵在复杂地域前出,侦查、清除陷阱、指示目标、警戒、预警
如果在关阔的平原上作战的话 你以为会有敌人跑到坦克眼前扔手榴弹跟燃烧瓶吗? 现在什么年代了啊 呵呵
如果是巷战的话 士兵则会在坦克的两边 跟着坦克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