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粤语使用人口大约有6700万至1.3亿,使用地区非常广泛。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社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支持着香港文化及南粤文化为中心的粤语文化,这使得粤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目前粤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四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
而普通话严格来说,只是一种人造语言,它不是北京话(北方话)。在中国大陆,“推广普通话”被作为重要的政策之一,甚至写入了宪法,方言的使用则受到了限制。近年来,这种限制有所放开,各个地方电视台方言类节目层出不穷,不少城市有方言类新闻节目和电视剧,但多以娱乐类为主,例如上海台的情景喜剧《老娘舅》,苏州台的苏州话新闻《山海经》,南通台的《总而言之》,广东电视台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吉林台的《红男绿女》,湖南经视的《一家老小向前冲》等。教育部也推行“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的运动,致使在某些省的某些学校出现了禁止学生讲方言的情况。有观点认为:在某些地区,一边倒的推普政策致使九十年代生的小孩子无法流畅地使用方言,方言和地方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强制推普遭到了网络舆论的批评。一部分人认为方言地区出现一定数量的以普通话作为第一语言的青年并不会使方言文化灭绝。[来源请求]与北方地区方言的迅速萎缩不同的是,在上海,厦门等南方城市,政府已经开始认识传承方言的意义。
比较客观的观点则认为,“推广普通话”有生活利于不同地区的中国人交流,也便于外国人与不同地区中国人交流。但方言承载着大量的口头文学遗产,例如苏州评弹[8]、河南豫剧[9]等曲艺或戏曲都诞生于方言基础。方言逐渐消失意味着这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临灭绝。并且方言是乡情的纽带。人为割断这种纽带,可能会加速地方性传统文化的破坏。[来源请求]而方言的大范围使用又会导致地域性交流障碍甚至地域歧视的现象产生,例如在上海、广东等地,不会讲当地方言的人会被大部分当地人所歧视。
在改革开放以前,习惯说北方话的人很少,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使用当地方言进行交流。近年来,这种现象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推普蔓延至全国,学习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变成异乡人后代的主要语言。更有人指“普通话教学”即是“母语教学”,此番言论更激发方言保护者的网络讨论。关于“是否应该推普”、“推普同时是否要限制方言使用”、“推普是否必然造成方言萎缩”等命题,在中国大陆民间一直有争论。
在外地移民占多数的地区,如深圳,普通话已取代当地原住民方言(客家语、围头话)和广东的强势方言(粤语)成为日常的通用语言;粤语、客家语在当地公共场合中均已几乎完全退出,只能处于生活方言岛的状况[来源请求],单纯地使用本地粤语或客家语在市区沟通上可能会有困难。
在许多特定场所,如大型机构、地级以上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规定普通话是唯一通用的语言,一般不在这些场所中使用除官话外的其他方言。但是局部的村镇由于本地人占多数,官方仍以当地方言作一般交流。
在北方许多城市(特别是河北地区)和南方的个别城市,城市里已经出现当地年轻人不会说当地方言,只会说普通话的情况;在其它地区,城市年轻人的母语也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方言表达能力相对上一代有不同程度的退化。
所以应该是讲普通话的比较多。
广东省有三种方言,粤语、客家话、潮汕话(闽南语),广东省家庭生活里粤语家庭多为粤语,公共交际中为普通话。
中国肯定是讲普通话的多
楼主问的很有意思!问的可能是标准的普通话。现在,全世界使用粤语的人口可能已有八千多万,但是普通话的普及率如果有10%,也要超过一亿人。我还是认为普通话要多一些!
应该是普通话的比较多,毕竟是国语!(标准)
中国13亿人谁没自己的方言啊,就广东人把自己当回事。 阿扁,马英九说国语,上海市长要说普通话。 香港特首就没说过国语。
台湾金马奖一直是国语,香港那金像奖却从来都是粤语,而且没翻译,每次还喜欢请一些大陆明星,结果他们只能尴尬地大眼瞪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