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1.“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
错误。世界上任何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是有原因的。必然性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指事物发展、变化中可能出可能不出现,可以这样发生也可以那样发生的情况。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为什么表现为必然性,或者表现为偶然性,都是有相应的原因的。
2.“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错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还是属于思维的阶段,当然是高级阶段。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把对事物分析得到各个方面的认识综合起来,形成对事物的整体的全面的而又深入到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3.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错误。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矛盾和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和动力。
4.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有其选择的特定目标,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错误。这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都是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的,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决定了人们选择什么和不选择什么、能够选择什么和不能够选择什么。
5.“人性自私”。
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人的自私意识,是由于社会存在私有制、私有财产等现实决定的。在物质生活资料充分满足的社会里,私人占有没有任何意义,私有观念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人性自私是一种唯心史观,是错误的。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第一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
第二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按一定联系或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第三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一方面,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协调各部分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各个部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变化。
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必须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着眼于整体,要求局部服从整体,反对片面强调局部、以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的分散主义和个体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立足整体、统筹兼顾,必要时还要牺牲部分以保全整体,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2.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内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内在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理解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必须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其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再次,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3.阅读下列材料
关于我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问题,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哲学史上有不少哲学家是用观念验证某种观念的真理性。例如,斯宾诺莎就认为,认识真理要以真观念为依据。
材料2
经验主义者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认为凡符合人的感觉的认识就是真理,而与感觉背离的认识则不是真理。
材料3
波格丹洛夫说,真理是“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
请回答:
(1)材料1、2、3中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什么?
主要倾向是都没有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犯了用观念检验观念的错误。因而三者在真理标准问题上是唯心主义的。
(2)材料3的观点与材料1和2的观点有没有根本区别?
有根本的区别:斯宾诺莎的真观念是理智的直观,是从客观事物来的,经验主义的感觉也是直接来自客观事物的,两者都不否认认识的客观根源,在这点上两者都还是唯物主义的。而波格丹洛夫所谓的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是否认了认识的客观来源,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一。1。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的结果为之必然性,结果不乎纯属偶然,偶然性的原因是因为它背离了必然性.
2……
略(大多)
题太多 分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