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历史批评的主要区别 《外国语》2001.6 2. 论艾·辛格的小说的主题模式 《外国文学》 2001.5 3. 论弗罗斯特的名诗"修墙"的结构与修辞手法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4. 论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文化内涵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第4期 5. 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 《国外文学》 2001.3 6. 辛格小说的源流与特色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 7. 《第二十二条军规》简论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 8. 原型批评的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 《外国文学》2000年第5期 9. 《大人物盖茨比》的叙述技巧及艺术效果 《国外文学》 2000年第4期 10. "Man as "a Part and Parcel of Natur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oreau"s and Taoist Concepts of Nature," University of Iowa Press, 2000. 11. 我国高校21世纪外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外语研究》2000年第1期 12. 《大人物盖茨比》的叙述艺术简论 《英美文学研究》 2000年1月 13. 2000年高考英语:新思路、新考验 《江苏电视教育》 2000年第5期 14. 编写《美国文学阅读教程》的几点体会 《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 15. "Mending Wall: A Structural Analysis" 《外国语》 1998年第2期 16. 试论劳伦斯的《逾矩的罪人》的社会意义 《外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3期 17. 原型批评的精神分析透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7月 18. 同是世外桃源里的耕耘--论陶渊明与弗罗斯特的自然诗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 19. 沟通·对话·重建 《北京大学学报》 1995年第6期 20. 弗罗斯特诗歌的艺术特色 《外国文学》 1994年第4期 21. 论文体学对于翻译研究的意义 《外语研究》 1994年第2期 22. 试论英语专业高年级"阅读"课的任务、功用及其他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1994年第1期 23.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in Literature and Diversity: Language, Culture, Societies, ed. The 14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Canada, 1994. 24. 一部十九世纪末叶波兰社会的"高级历史"─ 评艾·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 《当代外国文学》(增刊) 1993年6月 25. 后现代精神分析学 《国外文学》 1993年第2期 26. "中外文学的文化观照"学术研讨会侧记 《中国比较文学通讯》1993年第1期 27. 意识流对我国新时期小说的影响 《国外文学》 1992年第4期 28. "Stories as Cultural Texts: A Cultural Analysis of I. B. Singer"s Short Stories,"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onference, U.S.A., 1992. 29. 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文艺报》 1990年2月17日 30. 文学文体、科技文体及其翻译 《上海科技翻译》 1990年第2期 31. 一曲善战胜恶的凯歌 《文艺学习》 1990年第3期 32.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兼容并蓄――论福斯特的《一间可以看见的房间》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