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因为做不到。
1.美元成为当今主要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是市场选择而非政策强制。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虽逐渐下降,但因为没有替代货币,国际上仍普遍使用美元作为计价结算和价值贮藏手段。
2.全球化进程中新兴市场国际收支危机频发,更是进一步刺激了新兴市场对于国际清偿能力的追逐。从这次全球金融海啸中的表现看,虽然俄罗斯、韩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均受到了剧烈的外部冲击,但它们前期积累的大量外汇储备确实起到了防洪堤的作用,避免了经济崩溃。在前些年全球经济景气时期,各国大都从“美国买我商品、我买美国国债”的国际经济双循环中受益。因此,各国仍期望美国实行扩张性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复苏,以使美国继续扮演世界最后消费者的角色,进而带领全球经济回升。
3.尽管国际社会对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普遍不满,但短期内却无法改变现状。随着这次危机不断蔓延深化,欧元、英镑、加元、澳元等世界主要货币均对美元出现了大幅贬值,美元不跌反升。由此可见,美元在各国投资者心中的地位。
4.从长远看,储备货币多元化并不排斥美元主导。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后,世界就已进入储备货币多元化时代。但截至2007年底,全球外汇储备总量中美元资产比重仍占到63.9%。可见国际对美元的依赖之深。超主权货币同样是信用发行,其制度安排上不一定优于现在的美元信用本位,同时在实践上也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前景不容乐观。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以该种货币计值的金融市场,超主权货币只是空中楼阁。未来,美元有可能继续主导国际货币体系,这是以相当长时期内美国全方位的、超强的综合国力作支撑的。
5.此次危机后,储备货币多元化趋势有望加快,但国际货币体系仍将是以美元为主的少数几种货币为主导,并将呈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周期循环特征,即美国经济强势时,美元主导地位更为突出;美国经济弱势时,美元主导地位则稍有弱化。任何国家和地区既无能力也没必要试图去消除这种周期,而应象适应经济周期一样适应这种变化。中国积极参与和推进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不是要废除或者取代美元,而是要通过有限的、可行的改革,最大限度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应通过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对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施加外部约束,要求其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要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增强市场决定汇率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效性,减少外汇储备资产积累,减轻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赢得一席之地。
美圆主导国际金融体系是不合理的,人类社会早就应该统一货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