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的历史至少已经三千年了。不过,扇子最早不是用来扇风取凉用的,而是帝王的一种仪仗。我们从戏曲舞台上还可以看到其痕迹。古代在仪仗中用以障尘蔽日的大掌扇,多用鸟类羽毛编成,被称之为“扇翣(shà草名)”,是专为王后夫人制作的“车服”。扇子的称谓也有区别。汉代扬雄作《方言》提到:“扇,自关而东谓之箑(shà),自关而西谓之扇。”此关是不是指潼关?
词典上的解释是:用以拂尘取凉等。《世说新语》中有:“大风扬尘,王(导)以扇拂尘。”《晋书.王导传》说:“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这是将扇子当作拂去尘土、遮蔽浮尘的工具。取凉当然要摇动才能生风。所以,《淮南子.人间》记载:“武王荫暍人於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就是说,周武王为照顾中暑的人(暍人),替他扇风取凉。后人以“扇暍”作为颂扬德政之词。
扇子的作用最初可能不是取凉用的。但是,扇子后来大行其时,历几千年而不衰,其生命力之强大,还是由于它取凉的功能。
诸葛孔明一生就没有离开那把羽毛扇。似乎羽毛扇成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个魔术道具,让孔明运用得得心应手。看似漫不经心,摇动之时,扇子也不是为了取凉之用,好像是成竹在胸、胜利在握,决胜就在那扇子的一挥之间。
http://www.hongxiu.com/view/a/2005-7-15/777577.html
我们转过来看看围棋国手扇子有妙用:扇子的重要作用并非解热,而是在手中摆弄,把扇子一张一合,随着这种动作发出有节奏的噼啪声。
http://gb1.chinabroadcast.cn/3601/2005/07/21/882@630854.htm
或者可以从上面来分析:因为诸葛亮总是思考的多,或许诸葛亮也是借着摇扇子的动作来思考的吧,就像我们想事情时有的人会习惯抽烟是一个作用吧。
羽扇纶巾是诸葛亮的形象。
所以后人表现诸葛亮时就让他拿一把鹅毛扇。
其实羽扇并不是鹅毛扇,而是一种拂尘。
因此,现在的诸葛亮手摇鹅毛扇的形象是因误会而来的。
一个摆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有智谋的文雅人,就像现代人戴墨镜装酷一回事啦。。
还有一个功效,是促进思考。就象有些人想问题总要抽根烟一样,扇子一摇,点子就来了。
小时候听过袁阔成的一段评书叫《赠羽扇》,说诸葛亮的扇子是黄小姐送的定情之物,上面画着兵书战策、阴阳八卦、奇门盾甲。。。
不对,我听过这个典故,那把扇子是他老婆送给他的,
有一天诸葛亮去那个丑姑娘家提亲,他和他未来的岳父谈论国家大事,后来,诸葛亮要离去时,那个丑姑娘(未来的诸葛亮老婆)出来送给了诸葛亮一把羽扇,并问他知道这是为何么。诸葛亮说:乘凉。
丑姑娘说:这是给你遮脸的,你和我父亲谈论时,说到三分天下是慷慨激昂,说到蜀最小时又十分悲伤,为大将者不可喜怒哀乐挂在脸上,因此给你一把羽扇,遮住脸。
什么毛不知道。
但是那扇子是他妻子送的,目的好象不是遮脸。是用来做纪念的。
而且他妻子好象不是美女,很丑。但是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