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厦门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起初,我一直以为博饼的“博”该是“搏”,有战斗的意味,后来一查字典,方知道,用“博”字自有其道理,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地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所以,厦门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很多外乡人来厦门,都会被这种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风俗所打动。我的许多大学同学,也都在学习期间,喜欢上这项趣味性大、参与性强的活动。
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中秋;一样的中秋月,不一样的月饼文化。欢迎大家到厦门来体验这独特的中秋文化,首届厦门(鼓浪屿)中秋博饼文化节即将在美丽的琴岛拉开帷幕,但愿更多的人了解厦门,了解中秋博饼文化!
月饼在厦门的博饼风俗中,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美曰:会饼。这是中秋博饼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传统的会饼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饼汇聚而成的,一套会饼计有:状元饼1个,对堂饼2个,三红饼4个,四进(士)饼8个,二举(人)饼16个,一秀(才)饼32个。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会饼中,“三红”饼的味道最好,这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永乐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试,状元名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于是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在厦门人的说法中,这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之辈,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实学。因此,状元饼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红饼总是味道最好。
现在,博饼依然是厦门人最钟爱的中秋活动,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民俗节日形式,但“会饼”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出现了更多新的“会饼”,不再是月饼,而是由实用物品组合而成,比如:沐浴露、洗发水等等,也可以是食品,比如:果冻、薯片、可乐什么的,反正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会饼”,只要按照会饼规定的数量组合就成。这或许是因为大家就是想在节日中找个乐,而这个乐子变得更实际些吧。
博饼是厦门每年最有趣的民俗活动,中秋也成为厦门人最大的节日,胜过春节。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吧。每年中秋前后,家家户户的骰子声音,成为厦门的一道独特风景。我来厦几年,对博饼这种活动也是情有独钟。真的是太好玩了!
关于博饼的来源,历来有几种说法。现在流传最多的一则与郑成功有关。据说1660年前后,郑成功的部下洪旭与兵部衙堂的属员,为排遣士兵在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愁绪,就想出了中秋搏饼这个游戏。它的规则大致是这样的:每会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一个,“对堂”(榜眼)两个,“三红”(探花)四个,“四进”(进士)八个,“二举”(举人)十六个,“一秀”(秀才)三十二个。会全共有大小六十三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皇帝之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之数,而郑成功被封过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数。这个传说姑妄听之则可,细推敲起来却是大有问题的。 有学者翻遍《从征实录》、《闽海纪要》、《海上见闻录》、《台湾外记》等跟郑成功有关的史料和厦门地方志如《乾隆·鹭江志》、《乾隆·嘉禾名胜记》、《道光·厦门志》、《民国·厦门市志》等,都没有发现任何记述。再有专家从史实上考证,1660年前后,每年中秋郑成功要么在跟清廷作战,要么在东征台湾跟荷兰殖民者抗争,几乎时时为军粮紧缺而忧患,不可能有多余的粮食用于制作供娱乐博饼的“会饼”。另外在厦门土生土长的老人也没听说祖辈有过这个传说,只是1986年提出后才流行起来。 因此这个传说当作中秋博饼的一种有趣附会可以,却不能作为博饼起源之正解。
因为害怕博饼容易引发赌博的联想,这几年又有不少人提出博饼的“博”应为“搏”,亦为拼搏。个人觉得没这个必要。从博饼的习俗来看,显然是有点赌博的原始含义的。只不过,这里的“博”更确切地说有点占卜的意义。赌的是运气。通过虚拟的运气来激励自己现实中的行为,这是中国人自古常见的习俗。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每个人都乐不可支时,那种感觉真的很温馨。中秋博饼,实际上博的是来年的好兆头,其中蕴含着人们相互的感情认知。
在我看来,博饼之所以盛行,还有两种因素。一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大家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很难真正平等的。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之间,有着相当的距离。但在博饼过程中,不管高低贵贱都在同一张桌子上博运气,我就几次看到一些领导拿着可怜的几个一秀回家,照样很开心。二是人人有奖拿。一般的游戏往往是胜者为王,负者全输。但博饼不一样,基本可以保证人人有奖,只有多少的不同,这样大家都会玩得很开心。
最后介绍一下博饼的内容和规则。基本的做法就是中秋期间,大家聚在一起,靠掷骰子分“会饼”。传统的“会饼”由大小不一的月饼汇聚而成,一套共有63个,分成状元饼1个、对堂饼2个、三红饼4个、四进(士)饼8个、二举(人)饼16个和一秀(才)饼32个。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会饼”的形式也在发生改变:“会饼”不再是月饼,而由实用物品组合而成,比如沐浴露、洗发水、食品等,只要按照会饼规定的数量组合就可以了。而规则也一直在变,现在通行的比赛规则是:6颗骰子在1个瓷碗内投掷,一组10人左右,以红四作为得奖的标志,大致如下:一秀(其中1个红四);二举(其中2个红四);三红(3个红四);四进(4个同样点数但红四除外);对堂(一至六各点数);状元(4个红四,亦称“四红”),依次由小到大。状元又分级,“四红”是状元的起码级,其中又以余骰带多少点数比大;5个红四称“五红”,高于“四红”,“五红”之间以余骰带多少点数为大;5个相同点数的子(红四除外)称“五子”,“五子”比“四红”大,比“五红”小,“五子”之间也以余骰带多少点数比大;4个红四加2个红一称“状元插金花”,是状元的最高级;6个红四为“六勃红”,“会饼”全归其所有,包括别人所得的(“状元插金花”者所得的除外);6个六称“六勃黑”,一旦博到则关灯抢饼。洪老介绍说,有两种情况不可得饼,一种是若无红四又不是对堂、四进、五子,称“罚黑”;另一种是,如果在掷骰子的过程中,有骰子跳出瓷碗外,那么此次作废,不能参与分饼。
中秋博饼,起源于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福建厦门地区),由郑成功发明博饼,是闽南地区特有的由饼文化外延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博饼是中秋节时的一种大众娱乐活动,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共计一会,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博饼不是厦门的,是泉州起源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