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通用的规则是巴耶恒星命名法,巴耶恒星命名法(Bayer designation)是由约翰·巴耶(Johann Bayer)在其《测天图》(Uranometria,1603年)中所提出的恒星系统命名法。根据这命名法,一颗恒星的名字由两部份所组成:前半部为一希腊字母,后半部则是恒星所处星座的属格。原则上一个星座之中最亮的那一颗星就会被称为α,第二光的就会是β,接着就是γ、δ……如此类推。但实际上在很多星座中,α星未必就是光度最大的那一颗星,次序倒转并不罕见;甚至有些星所处的星座跟其名字所显示的并不符合。
希腊字母只有24个,要命名同一星座中更多的星时,巴耶就利用小阶拉丁字母,然后就是大阶拉丁字母。有些星共同拥有一个巴耶名字,如一些双星、聚星。这些时候就会在名字中的字母后上方加上一个数字去分辨它们,如猎户座的π1、π2、π3、π4、π5与π6 Orio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