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特点 1.育苗和栽植 大量繁殖李苗多用嫁接法。芽接或枝接均可。砧木用毛桃或李,北方则用山毛桃或杏。桃砧耐旱力强,李砧耐潮湿和粘重土壤,可因地制宜选择。嫁接方法同桃树。除嫁接法外,繁殖李苗还可应用扦插和分株法。 李在江淮地区多秋植。以选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土壤为宜。粘重土壤植李,易造成李树流胶。 李多数品种树体较小,经济寿命也较短,故宜适当密植。株行距一般为(3~5)米X(4~6)米。桃砧、肥地、生长势强的品种株行距可较大,李砧、瘠薄地、生长势弱的品种则小。 栽植时需配10%~20%以上的授粉品种。即使自花授粉能结果的品种,配植授粉树或以2~3个品种分行混栽,也有利于提高着果率和增加产量。 2.整形修剪 李的适宜树形根据中心干的强弱而定。中心于弱或不明显的品种以用自然开心形为宜,中心于明显的品种以用两层式开心形或变则主干形为宜。具体整形方法可参照机、杏和梅。 李幼树期修剪除培养骨干枝需行短截外,其余枝条宜多轻剪长放,以缓和树势,促进多数短枝形成,早日结果。对发枝多、长势旺的品种,尤其要少截或不截,对直立旺枝和密生枝则宜疏除。利用李的发枝特性,夏季还可对长新梢进行摘心或剪梢,促讲分枝,加快枝组的培养,或缩短整形年限。 盛果期李树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数量极多,大量结果后生长势易衰弱,可分批回缩着生这些结果枝的基枝和结果枝组,做到去弱留强,去老留新,不断更新复壮,维持一定的生长势。并适当疏除一些衰老的、生长结果多年的花束状果枝群。对新生发育枝,可先缓放1~2年,然后逐年回缩,培养成新的结果枝组。 李隐芽寿命长,当树体趋于衰老时,可充分利用树冠内膛长出的徒长技,适当短截或进行拉枝,使形成结果枝,补充树冠的空缺部分,保证产量。也可用以更新骨干枝。 3.土肥水管理 李花量大,结果数量多,果实生长期短,特别是对氮素和钾素的消耗量较大,需进行补充。基肥在早秋施用,用量占全年氮、钾肥的70%,磷肥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