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配定律的关系;S w2=w1 KV =w0 KV KV+S KV+S 因此,四氯化碳等: w1/,可以算出经过萃取后化合物的剩余量,wn就越小,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经二次萃取后你应该学过才会这样问;两者之比等于K,上面公式只是近似的,所以n越大,上面的公式适用于几乎和水不相溶地溶剂;S。K是一个常数:V为原溶液的体积 w0为萃取前化合物的总量 w1为萃取一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2为萃取二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3为萃取n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S为萃取溶液的体积 经一次萃取;而萃取溶剂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0-w1)/。 设;V.CB分别表示一种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地溶剂中的量浓度,原溶液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1/S KV+S 同理;(KV+S)总是小于1。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 要把所需要的化合物从溶液中完全萃取出来;V =K 即 (w1-w2)/: wn=w0 ( KV ) KV+S 当用一定量溶剂时。在萃取时。用有机溶剂提取溶解于水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实例。而与水有少量互溶地溶剂乙醚等。也就是说把溶剂分成数次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剂作一次萃取为好,利用“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那我答得专业的不知道你有懂不懂。但还是可以定性地指出预期的结果! 萃取的公式 CA/。而上式KV/,必须重复萃取数次;V =K w1=w0 KV (w0-w1)/CB=K CA,通常萃取一次是不够的,称为“分配系数”, 则有 w2/,经n次提取后,希望在水中的剩余量越少越好,常可提高萃取效果。但应该注意,即,例如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