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2025-04-08 08:52:5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政府管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已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并逐渐为发展中国家所采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我国财政管理水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建设高效、责任、透明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几年的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绩效目标管理不断加强。积极发挥绩效目标的先导性作用,将绩效目标管理融入部门预算编制“二上二下”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的“三个同步”。二是绩效监控稳步实施。不断完善绩效监控方法,促进绩效监控与预算执行的有机结合,确保了绩效目标如期实现。三是绩效评价范围不断扩大。2012年,几乎所有中央一级预算单位都开展了绩效评价试点,基本实现了“横向到边”;地方绩效评价范围也从省本级稳步扩大到市县,实现了“纵向到底”。四是绩效评价结果得到有效应用。绩效评价结果与以后年度预算安排有机结合的机制初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被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促进了绩效问责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篇大文章,做好这篇文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持续探索。为此,我们从财政部预算司组织编写的《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探索与实践》一书中节选第二章《》,供全市从事财政预算的同志们学习和参考。我们相信,只要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就一定能把预算绩效管理这篇大文章做好,为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回答2: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以一级政府财政预算(包括收入和支出)为对象,以政府财政预算在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总体产出和结果为内容,以促进政府透明、责任、高效履职为目的所开展的绩效管理活动。
财通财政预算绩效综合管理系统包含了事前绩效目标、事中绩效监督、事后绩效评价、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四个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涵盖部门预算项目支出、专项资金支出、部门整体支出、竞争性分配资金支出、转移性资金支出、财政支出综合等多种财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