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家庭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在生命之初接触最多的人。父母的教育对于儿童个性的形成以及情绪、行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处处做个有心人。作为父母,首先需要学习的是:教育孩子应该注意什么?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由于孩子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所学的一切,包括说话的语调、动作、走路的姿势、性格、品德等都会打上父母的烙印。“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就是这个道理。一个经常违反学校纪律的孩子回忆说他父亲就经常不遵守规章制度。一次父亲带他过马路,他说老师告诉他们要走过街天桥,而父亲非要横穿,为此还发生了争执。因此,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良好的教育方式会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品德、稳定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会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避免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而忽视儿童,过度保护儿童,或对孩子实行“独裁教育”,家长说了算,不给孩子任何选择、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不仅会严重遏制孩子天真、活泼、富有创造性的天性,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孩子更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除了语言、知识等后天技能外,在感受、直觉、道德等方面并不明显差于成人,甚至有他们的优势。所以,对于孩子的管教,应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尊严和表达的权利、营造平等而愉快的家庭氛围基础上,根据孩子的特点积极引导和启发。同时,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和使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要求他,这样才有利于彼此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孩子的是非观,还要考虑孩子的面子问题,给孩子讲道理,不能让孩子养成是非不分的坏习惯。
放下家长的架子,学会与孩子做朋友。在孩子青春叛逆期,家长不注意自己的态度、言行和方式,很容易与孩子顶牛,彼此站在对立面上。因此,教育引导孩子,先要培养亲近感,先要调整自己,改变思维,试着以对朋友的心态,先做朋友,给予孩子人格上起码的尊重。
我觉得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的全面发展,就是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且要注意他的个性发展
首先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千万不要伤害孩子自尊心,然后要学会尊重孩子,同时要掌握高校的教育方式,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然后要给孩子树立一个特别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