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025-02-24 12:03:5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引导小学生做好数学课前准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在学生学习中养成的各个习惯中,课前准备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之一。充分的数学课前准备是小学生实现课堂高效学习的前提。课前准备的过程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准备好各种学习用具,以便课前使用时能迅速拿出来,可以养成桌上三齐(课本、练习本和笔)的习惯。调整好上数学课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在比较兴奋的状态下能够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能够培养学生在关键时刻调整自己情绪的能力;知识准备,温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准备的习惯。小学生数学课前准备是指上数学课前为这节课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如:课前学习用品的准备、课前生理准备、课前行为的准备等,重点是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就是回顾已学过的知识,预习即将学习的知识,物质准备就是自觉准备好各种学习用具。
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课前学习用品的准备。是指课本、文具盒、作业本等;
②课前生理、心理的准备。是指处理好个人私务、适当休息,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
让自己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学习。
③课前行为的准备。是指在十分钟休息时间里学生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适当地远眺休息,调整好上课的状态。
④课前知识的准备: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对已学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对
新知识进行提前预习,能够在课上有针对性的学习。
小学生数学课前准备的常见问题:
①课前学习用品准备不齐,很多小学生当上课预备铃响起的时候匆忙的走进教室,大部分并没有做课前预习,上课铃声正式响了之后才开始把书从书本里面找出来,有一小部分同学找了好几分钟都没有找到上课用的书本,结果发现书本没有带,导致小学生上课好长时间不能进入认真听课的状态。
②课前没有做好生理、心理准备,我们经常会碰到有学生在上课时突然举手说要上厕所,这样,不仅打乱了上课的思路,同时又影响了上课的效率。另外,在家里经常上网玩游戏,晚上睡觉比较晚,导致白天上课时没有精神,注意力差,导致小学生时常在课堂上说话、打瞌睡等。
③课前行为准备不充分,每节课下课铃声一响,一些学生马上冲出教室做游戏去了,等到打上课铃,看到老师走进教室,才想起要找学习用品,于是手忙脚乱,叮叮当当地收拾课桌,甚至课上到一半了,还找不到这,找不到那,白白浪费了上课的学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听课的思路,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
④预习时间不充分,很多同学放学回家后心里想着的就是如何网、玩什么等,根本不想去复习和预习工课,而是仅仅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预习,其实这种方法效果不佳,首先时间不够充分,其次课前匆忙预习会影响学生课堂上的自然思维,因为学生往往只看重结果,不太关注知识的推导过程,走马观花,好一点的学生,看完两页纸也只是了解一下内容而已,很难对知识产生的过程有所体验。
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准备习惯的措施:
①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课前准备的意识,小学生在老师讲课的时候经常现用现拿学习工具或根本就忘带学习工具。由于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因此,好习惯的培养要从正面加以启发诱导此时,如:树立榜样。把表现好的学生在班级当作大家学习的模范,让其他小学生从中受到鼓励,提高自信心,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激励学生学榜样,争当榜样。
②教师要教会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必须要告诉学生,课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如:利用课后时间上厕所;走出教室远望,让自己的视力得到休息;准备好下一节课的教材和文具用品;回忆一下昨天的课堂内容;在课前对知识的适当的预习等。
③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知识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小学生在预习中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大多小学生以为预习就是简单的浏览一下知识,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的进行辅导,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如:把握书中的重点、难点,不懂的地方做个标记;如何在预习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等。
④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提醒与监督学生做课前准备 ,小学生,忘性大。因此,为了帮助小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五分钟进教室,可以提醒孩子:还有几分钟就要上课了,请要上厕所的尽快去,不要上厕所的,拿出教材,把课本和铅笔盒放在桌子的左上角,让自己安静一下,回顾一下以前的学习内容等。
小学数学课前准备的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数学课的学习效果,只要教师认真分析小学生的特点及小学生在数学课前准备方面经常出现的疏忽,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和培养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够让小学生做好数学课前准备

回答2:

一、布置课前预习、引领自学方向。

  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学 ,那么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本身相当于一种学习,预习时学生对知识已经做了一个独立思考,听课时就进一步加强理解,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的记忆效果好。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可以设计一个难易适度,可操作性强的预习提纲,在课前呈现给学生,并对预习提纲做必要的解释,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使学生预习时有放矢,需注意的是要求和目标不要定得太高。

  二、落实学具准备、创造学习条件

  学具包括教材、笔记本、笔、还有实验课。操作课的学具,这些东西,教师应事先安排学生准备好。实验课操作课的学具,教师应早点去班上督促学生做好准备,布置学生准备哪几件,准备的数量,什么时候带到学校里来,这样能避免打了上课铃学生匆匆忙忙的出教室,手忙脚乱地在抽屉里找要用的东西,影响听课的思路。

  三、安排休息时间、做好精神准备

  “心之官则思,”大脑的机能状态直接影响到上课效果。日常学习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每天睡足8个小时,这是满足个人生理需求的基本保证。如果学习压力大,功课大,睡眠时间绝不能低于6小时,这是睡眠的低线,不要突破。另外,为了保持学生的良好精神状态,作为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注意让他们早睡早起,特别是不开夜车,在中午时不做剧烈的运动,午睡不宜睡得太久,住宿生要留些时间让他们洗洗脸,散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