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动画片历史可以追溯到60年代,一直到80年代中期都处于繁荣状态,其繁多的种类和有趣的内容都吸引了国人的喜爱,并且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其遇到的两大障碍主要出现在两个时代。
白银时代(1976~1990)
经历了文革后,动画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且上美影1972~1976年间拍摄的17部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等给后来的动画创作历年投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这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而且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也就是这个观念才造成了后来的动画片的尴尬地位。
在文革开放之后,动画片制作进入繁荣时代,在1978年到1989年的十年间,这些制片单位就制作了219部动画片,例如《哪咤闹海》、《金猴降妖》、《天书奇谭》等优秀作品都是从这个时段制作的,而且电视动画片也在这个时候有了《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等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作品,从整体上看,这是个比较平均的时代,既有少量全年龄的艺术片,又有大量类似《黑猫警长》这样纯粹给儿童看的主流求教育的动画片,而且制作手法基本沿袭上美影万氏兄弟开创的流派。没有太多创新,也没有吸取外部世界的先进经验,而这一段的多产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制作不够精细,更由于制作出发点是给孩子们看的,所以在配音配乐方面也明显不如以前用心,而同一时期,日本正从欧美动画做做简单来料加工的阶段稳步发展,并逐渐学习和吸取欧美经验并创造出自己独有的风格。
黑铁时代(1990~2002年)
首先是90年代各大动画制作厂家开始与国际动画业展开交流与合作,白银时代的那种固有自封的局面停止了,数字生产手段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绘制方式,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各种体制制作单位的多元化发展,制作的数量有所增加,各种专业和多能人才进入这个行业,便制作数量比以往也有较大提高,但是即使数量和质量都增加了,由于制作动画片主要给孩子看的这种理念问题,在题材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
其次是1995年起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采用统购统销的计划政策,把动画推向市场,改变了动画片的生产状态和经营方式,确立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观念,原来这是个动画行业商业化和发展的绝好机会,但是同样局限于上面所说的制作理念问题,制作方只能适合儿童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东西却不敢又不能有所突破,在有关教材里甚至自豪的宣称“中国动画与日本美国的相比,内容是健康的,精神想上的,是适合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作品”。
所以说黑铁时代是因为电视台为了满足播映时间的问题,引入了大量的欧美日本动画片,而国产动画片在比较之下无论内容、画面、人物形象等方面都是露出了严重的不足,特别是采用传统教育理念制作出的动画片里,往往是一些小孩在一本正经地不说小孩话,使原本应该是观众少年纷纷青睐外来动画片,表面上看起来随着制作单位的增加制作数量和质量似乎都在提高,但事实上正是这个时段大量观众纷纷“外逃”,不再去看动画片了,并把它看作是幼稚和笨拙的象征了。
中国动画品还是留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记忆,希望以后的中国动画都可以多多借鉴别人的优点,让我们期待中国动画再次迎来鼎盛期。
说到中国的动画片,也许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幼稚,不喜欢。其实中国动画片的发展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也遇到了很多阻碍。
主要问题
体制问题毫无疑问是摆在中国动漫前的最大的困难,不过除此之外我还想补充一点:观念问题。这个观念不是指「领导们」认为动漫是低幼向之类的这种观念,而是指一种「中国特色」的情结,简单的描述就是「中国动漫必须有鲜明的有别于其他国家动漫的特征,能让人一眼就识别出这是中国的」。有很大一部分动漫观众和相当一部分动漫制作者都持有这种观点。而我认为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中国动漫的发展。
这种观念具体表现为:动漫作品极力摆脱日本/美国画风的影响或一旦有日漫/美漫的风格就不分青红皂白贬低批评,必须和别人不一样,美其名曰:「做中国人自己的动漫」。
极力想要在作品中加入所谓的「中国元素」。水墨、武侠、百家等等,哪吒、三国、西游记等题材被反复拿出来热剩饭。
浅谈中国动画
一个产业要发展、要有独创性这个产业先得活下去。与其追逐所谓的「中国特色」不如先把心思放在如何让作品先活下去,有钱可赚。之后才是「独创」。很多人偏执于中国动漫过去的辉煌,说什么水墨动画、布偶动画是一绝。要我说水墨、布偶动画只能算是艺术片,典型的叫好不叫座。想象一下做个150集的水墨动画(大闹天宫那种也行),你会看完然后屁颠屁颠的去买周边吗?「中国元素/特色」不等于武侠、诸子百家、四个动物和和尚取取经。什么是中国元素?日常生活中可见的、真实存在于生活中的东西才最能反映当代中国,房子、就业、高考、升学,这才是中国特色。拍一部高考前谈恋爱的,不管你什么画风一看就是中国特色。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动漫作品说到底最最重要的还是故事和趣味性。对内容的追求才是真正有助于中国动漫的发展,纠结于「像不像日本动漫」、「是不是中国动漫」毫无意义,奇怪的民族自尊心作祟,舍本逐末罢了。
总结
其实我想说,多给中国动画一些发展与进步的空间,中国需要中国动画,世界也需要中国不同于其他的文化。
中国动画片目前遇到的阻碍有一下几点。
1 版权
目前这些年虽然中国版权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对于盗版惩治的力度还是不够,犯罪成本低导致,盗版依然猖獗,会透支品牌的自身价值,与此同时国内部分消费者,长期享受盗版带来的便利性,已经从根本上认同了这坐享其成的模式,中国动画的发展对于盗版问题必须长期的作出斗争。
2 思想意识
鉴于这些年中国越来越开放的互联网,与经济的发展,不少接触过外国优秀动画人,会对中国动画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动画发展所处的阶段性,以及外国动画发展的持续性,导致会在消费者上产生认识的偏差,使得中国动画不能被正确正常的看待。
3 营销大于实际内容
这两年国内电影动画营销痕迹越来越严重,致使其国内电影动画的发展会受到其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得制作方对其内容本身轻视,让消费者产生一种,被欺骗感觉,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影响。
目前就这三个比较明显其他的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