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制是指由厨师、服务人员或家人,按照等量的原则,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餐具中,供每一位就餐者独自享用,是相对多人合用一份或几份菜肴的“合餐”而言的。
通过分餐可以减少交叉感染,降低食源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还可以培养良好健康的生活行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明确提出分餐制的建议,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也再一次强调在集体用餐中采取分餐制,对合理膳食、平衡营养、控制食量以及预防肥胖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等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分餐制有助于合理膳食,遏制大吃大喝、减少铺张浪费。还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优良传承,对烹饪方式、量化、器皿、盐、糖等使用等提出新要求。
中国的传统餐制就是分餐制(鸿门宴就很典型)。合餐制起源于鞑虏,适应于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是贫穷落后的标志。相比于合餐制,分餐制能够减少细菌病毒的传播,而且用餐形式更加自由,更加文明(没有什么比几双筷子同时在一个碗里搅更加不文明的了),还能减少浪费。让我们一起弃鞑虏之陋俗,复先人之故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从现在做起,从餐桌做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中国人习惯共同进食的“合餐”,互相夹菜以示礼让,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问题的凸现,人们开始考虑“移风易俗”。但如何分餐,看法不尽相同。
中国烹饪协会认为,分餐制主要形式有三种:厨师分餐,厨师在厨房将制作的菜点成品按每客一份分配,由服务员送给每位就餐者进食;服务员分餐,餐厅服务人员在分餐台或台面将菜点成品分配给每位就餐者进食;就餐者自行分餐,就餐者通过使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分取菜点成品,再用各自餐具进食。自助餐和套餐均属于分餐制。
中国饭店协会则认为,分餐制包括服务员在餐桌分餐、上菜前分餐、自助餐、摆放公筷公勺及1人1份的用餐方式等四种形式。
参加中国商业联合会“分餐研讨会”的与会者认为,分餐包括自助餐、快餐、盒饭、食堂打饭等,是相对于宴会、聚餐、在家吃饭等“合餐”形式而言。从经营者角度讲,分餐是一种服务方式,是经营者提供的一种有偿服务,按消费者要求提供。按菜式、消费者要求的不同可由厨师在厨房分、服务员在调理台分或服务员在餐桌上分;而为就餐者提供公筷公勺,则是消费者和经营者互动的就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