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花芽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2025-04-07 04:30:0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草莓花芽的形成是有一定规律的。由草莓的营养生长点转化成花芽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从外部组织结构上来看(图3-6),在生长点未分化花芽以前,顶芽生长点呈扁平状,被叶原基紧紧包被着,并不断地分化出新的叶原基,维管束呈平缓状。从营养生长点到花芽的形成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图3-6 草莓花芽分化过程

1.生长锥 2.叶原基 3.维管束 4.顶花原基 5.萼片原基 6.花瓣原基 7.雄蕊原基 8.雌蕊原基 9.茸毛 10.侧芽(引自郝保春主编《草莓生产技术大全》,2000)

(1)开始分化期 生长点冲破叶原基的包被而突起,呈圆球状,维管束也呈弧形,生长点不再分化叶原基。

(2)花序分化期 生长点中间下陷,边缘突起,即为第一花序原基,随后由此产生出数个单花。在其下方的第一叶腋中可见一突起,为第一侧芽原基,以后由此代替主芽发育成第二花序。

(3)单花分化期 首先顶芽边缘产生突起,即为萼片原基,然后在萼片原基内层出现花瓣原基,花瓣原基内层产生雄蕊原基;最后顶花芽中间下陷,并出现许多突起,为雌蕊原基,到此一朵花分化完成。

温度和日照是影响草莓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低温、短日照对诱导花芽分化有交互作用。据试验,8小时日照条件下,在10~20℃的温度范围内都能进行花芽分化;当温度达到17~24℃时,只有在8~12小时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形成花芽。另外,草莓的花芽分化不仅与低温、短日照有关,还与低温、短日照处理时间的长短有关。据试验,在8小时短日照下,只给予8天以下的处理,不论温度高低,均不能分化花芽;在9℃的温度、16小时的日照条件下,经20天的处理也能分化花芽;当温度低于5℃时,草莓就会进入休眠状态而不能进行花芽分化。温度达30℃时,不论日照长短,草莓都不能进行花芽分化。花芽的形成还与光照强度有关,据试验,气温在17℃时,光照强度影响不大,任何光强都不会进行花芽分化;14℃时,800~1200勒克斯也不分化;10℃时给予1200勒克斯的光照强度,不少植株就可成花,此时日照长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在14℃、400勒克斯和6~10℃、800勒克斯时,均增加了单株花数,以400勒克斯、14℃时单株花数最多。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夏末秋初,日照已在12小时以下,影响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高温有延缓花芽分化的作用,低温可促进花芽的形成。

草莓花芽的开始分化期与地理纬度有一定的关系,高纬度地区,花芽分化期早,低纬度地区,花芽分化期推迟。在北京、河北保定、山东等地区约在9月中旬左右草莓进入花芽分化期。早熟品种比中晚熟品种花芽开始分化和停止分化时间均提早10天左右。花芽分化进展最快的,越冬前雌蕊原基已出现;有些侧芽及侧芽分枝的花芽,当年未完成分化,在翌年春可继续进行,但春季分化的花芽质量差,开花晚,果实小,品质差,利用价值低,应尽早摘除。

氮素对花芽分化也有着重要影响。苗期或花芽分化前如施氮肥过多,容易造成植株生长过旺,花芽不易分化或推迟分化时期;但如果苗期不施氮肥或施肥过少,秧苗过于衰弱也不能形成花芽。因此,在草莓苗期要有充足的营养,使其长成大苗、壮苗,在花芽分化前,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使其尽早分化花芽。

激素对花芽分化也有重要作用。赤霉素对草莓花芽分化有抑制作用。试验表明,在短日照条件下,赤霉素浓度越高,花芽分化越少。50毫克/千克以上的浓度则不分化花芽;相反,赤霉素可促进匍匐茎的发生和生长,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脱落酸有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