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是哪个年代的?有什么样的历史?

私粮又是怎样的?
2025-04-09 06:34:0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粮票是中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城镇居民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见证。

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粮票从此应运而生,此后,食用油票、豆腐票、布票等各种票证进入人们的生活,各种商品皆需凭票购买,中国进入长达30多年的“票证时代”。

1993年,粮票被取消了。

1993年,新旧时代交替的痕迹特别明显。

当年2月,全国两会召开,代表委员们就餐第一次不再需要缴纳粮票。5月10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宣布,从这一天起,取消粮票。

告别粮票,从1992年4月1日就开始了,当时国家同时提高粮食的定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基本上实现了购销同价,在此基础上,各地陆续开始放开粮价、取消粮票。1955年出现的粮票,终于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叫私粮是因为当时粮食是统购统销的。每到集市那些卖粮的农民就象现在电影电视里卖毒品的一样,鬼鬼祟祟的从兜里掏出一小把玉米 或小麦也许其他的杂粮双方谈好价格便尾随去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