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刘备得的民心确实少得可怜。不要被三国演义误导了,那都是为刘备鼓吹的,多看点正史,像三国志这样的,尽管陈寿写的也有些美化刘备,但是还算公正的,至少没像罗贯中那样瞎编胡扯。
曹魏,孙吴比刘备强多了,看一下他们政策:
曹操所实行的屯田制和租调制,深得民心,使得生活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有了在乱世中生存的机会。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还有后来完备的九品中正制,都使魏国国力大幅度提升,在三国里独领风骚。与汉末相比,这时的魏人已经算得上安居乐业了,又怎么会支持刘备破坏他们的生活?
孙权继父兄之业限江自保,对内调和上层派系矛盾,逐渐完成了淮北世族与江南世族的融合,并且注重经济建设,收服山越“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将北方的生产技术引进到南方,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就从这个时候开始。虽然没有一统天下的实力,但是限江自保的能力还是有的,而且如果没有曹魏,孙吴完全有能力竞长江之所及称霸大江之南,但是大家都知道孙吴最终丧在孙皓这个败家子手中,孙皓的残暴书上记载的够详细的就不多说了,但即使这样孙吴也是三国里最后被灭的。
再说蜀国,刘备进入川地,内部刚刚融合的差不多,就率军攻打东吴,结果病死白帝城,丢人丢大发了。幸亏刘备早死了,这样诸葛亮才能掌握实权,开始了改革,否则刘禅一上台估计就要被抓到魏国乐不思蜀了。诸葛亮还是有些能耐的,政治上,信赏必罚进行法治。经济上,劝课农桑发展生产。民族关系上实行和扶政策,平定南中,外交上联吴攻魏。但是诸葛亮病死的太早了,刘禅也是个笨笨,不干坏事的败家子。蜀国因循守旧,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派力纷争,本来就是最弱的蜀国自然第一个被灭了。
尽管三国在前期政策上都很正确,都深得民心,但是实力差距不是得民心就可以弥补的。曹魏的人口和军队远远多于孙权和刘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诸葛亮数次伐魏,攻打南中,对蜀国国力有害无益,实力弱你就老实点,别老是没事找事,结果把魏国惹烦了,而司马懿正要借这个机会扩大其影响,为取代曹氏做准备,于是一战定乾坤。
其实决定胜利的不是得不得民心,不是正义不正义,而是实力,南唐深得民心吧,还不是让北宋灭了,雅典够厉害吧,还不是让斯巴达给整趴下了。中国人反侵略够正义吧,不还是被人家烧到圆明园了。抗美援朝是怎么胜的?是靠无数人的死亡换来的,解放战争为什么共能将国给赶出大陆,不是因为得民心,而是因为战术上的正确,不要以为人民子弟兵都是自愿参军的,党的政策没那么大号召力,很多人都是被抓壮丁抓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