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流镇的历史沿革

2025-04-07 22:14:2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长流东南各村原属兴政都并入烈楼都,数年后因行政区划变更,烈楼凤楼二都废,设琼山县第五区,后改五源乡。五源乡包括旧时十三个都,行政改变后,长流人自称为五源乡,后再更名为那流乡。抗战胜利后,长流镇在外供职的有文化人,纷纷回乡相聚,在当时长流有名乡绅王丹山(即王植桂)的大力支持下,准备出资在长流办所中学,以便本乡本土地农家子弟也能读中学,但一想到“那流”一词在长流方言中其意不好听、不雅观,于是大家提议要改乡名,以乡名为校名。大伙左思右想,最后想到五源河穿乡而过,源远流长,于是一合计将“那流”改名为“长流”。
新中国时期
1950年海南岛解放,长流划为琼山县第五区,区公所设在今长流镇,区下设五乡:乡东、长西、长南、长北、长新。五乡管辖49个自然村。1958年“大跃进”时,全国各地将乡政府纷纷更名为“人民公社”,长流原属琼山县第五区,划入海口市管辖,改名为海口市长流人民公社。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人口倍增,长流公社又分出新海公社和荣山公社。1982年拆社设乡,长流设区公所,辖新海、荣山二乡。1986年撤消区公所,长流又恢复镇建制。1991年,海口市重新规划区划,整个长流归入海口秀英区管辖。
长流镇是一处文化积淀地方,方圆50平方公里土地上,散落着不少文化古迹,村村有古庙,各族有宗祠,各种历史遗迹不时让文史爱好者眼前一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