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部积极探索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1(理工学基础、医学预科)+5(医学本科)+4(硕博连读)”十年制精英式医学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面大力推行教学改革,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结合PBL教学模式;实施双导师制(即每名学生入学后均有一名科研导师与一名临床导师);并推行“三早”教学理念,即“早期接触实践、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
医学院课程设置以符合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及培养学生通过国家医生资格考试为基本标准,并持续建设和创新,以满足医学院长远办学目标。实行“以临床导向基础的器官系统模块整合的课程体系”及“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理念。目前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课程体系由主干课程及综合课程组成,主干课程包括通识基础模块、生命科学与医学基础模块、系统融合模块(包含运动、呼吸、消化、免疫、血液、循环、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十大系统)、基础与临床桥梁模块、临床课程模块,同时还设置有为期3个月左右的“高级选修”课程,主要为学生在基础、临床学习实践后,根据个人潜力选择“深度学习”的时期,将学生派到境内(外)著名高等医学院校,完成“高级选修”课程学习,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和技术能力培养的机会。综合课程则由人文素养模块、预防医学模块及创新科研模块组成。整个课程系统中部分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或全英教学。
同时,学部积极拓展外部办学空间,与国际医学教育模式接轨,现正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等联合构建临床医学博士培养体系,并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医学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目前,深圳大学医学部已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爱尔兰ICON公司、华大基因公司、INSIGHT公司、平安信托签署了《关于开展健康科学创新领域内多方战略性合作意向书》,与都柏林大学签署了《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与中国深圳大学的合作执行协议》,联合共建“深圳-都柏林健康科学研究院”。此外,还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英国UCL和Leicester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等国内外一流的医学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积极开展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以迅速提升深圳大学医学部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未来5-10年,医学部将在医教研和转化医学研究各个领域加大建设力度、提升教学水平、完善学科建设、促进医疗发展、提高研究水平。将在现有学院和专业基础上,陆续新增护理、康复医学、公共卫生等专业,加快建设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康复医学和护理学院和转化医学研究院等;也将建设包括2-3个高端直属附属医院和8-10个非直属临床学院在内的深圳大学医疗体系,以达到大幅改善临床教学环境、促进临床研究和诊疗水平的目标;目前,医学部已经拥有一所附属医院(市二院),另外一所位于西丽新校区的附属医院正在建设中;已经与深圳市多个市和区医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深圳市第3人民医院(传染病院)、第5人民医院(罗湖医院)、康宁医院、眼科医院、南山医院、龙岗耳鼻喉医院、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已经签约成为深圳大学附属医院。计划通过继续引进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和高端临床医生,在影响国家民众身心健康的重大医疗领域,包括肿瘤、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肾脏疾病和再生医学等重大健康领域成立10-12个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中心,打造一大批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一流的转化医学科研团队,以促进深圳大学医学部医学教育、科研、医疗及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短期内快速、跨越式发展。用5-10年的时间将深圳大学医学部建设成国内知名的医学院校,实现“大病不出深圳”的愿望,推进深圳市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快速发展。研项目7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18项,合同经费共计3357.88万元。医学部大力提倡和支持转化医学研究,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其中,生化工程中心的重组人心钠肽(rhANP)项目在2012年底已与生产企业签署了产业化合同,合同总标的为4300万元。
医学部在深圳大学后海校区起步,已规划建设的医学部校区位于西丽大学城,规划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直属附属学府医院毗邻医学部新校区,与医学部同步建设,其建设目标是建成与国际接轨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具有专科特色的综合型、高端三级甲等教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