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蒙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蒙学之蒙,出自《周易·蒙》: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蒙卦亨通,是通顺地行进在时序和中道上。不是我去求蒙昧的儿童,而是蒙昧的儿童来求我。所以现在所说“启蒙”,无非就是让人去除蒙昧了。
目前,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
蒙学教育的基本的目标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些中国基本文化的常识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
另外蒙学也指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吴沃尧《历史小说总序》:“吾曾受而读之,蒙学、中学之书都嫌过简,至于高等大学或且仍用旧册矣。”
扩展资料:
蒙学重要课本
《三字经》
相传为宋王应麟所编(一说宋末区适子所撰),经明、 清陆续补充,至清初的本子为 1140字。全书从论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开首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然后依次叙述三纲五常十义、五谷六畜七情,四书六经子书,历史朝代史事,最后以历史上奋发勤学、显亲扬名的事例作结,把识字、历史知识和封建伦理训诫冶为一炉。
《三字经》“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全用三言,开三言韵语蒙书的先例,且句法灵活,语言通俗,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蒙学课本。 。
《千家诗》
有多种体裁和版本,最早的是南宋刘克庄编选的诗集,总名为《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克庄号“后村居士”,故《千家诗》又称《后村千家诗》,共22卷。
后来作为蒙学诗歌读本的《千家诗》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选录编订的。流传比较广泛的有署名为王相选注的《新镌五言千家诗》和署名为谢枋得选、王相注的《重订千家诗》。前者为五绝和五律,后者是七绝和七律。
后来又把两种《千家诗》合而为一,成为五七律绝的《千家诗》,流传不衰。
《千家诗》共选诗 200余首,大部分语言流畅,词句浅近,易读易记,包括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杜牧的《清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名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学课本
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
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古代,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岁恰好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最佳年龄段。
1、释义
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2、简介
蒙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目前,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
古代,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岁恰好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最佳年龄段。
蒙学教育的基本的目标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些中国基本文化的常识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 另外蒙学也指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吴沃尧《历史小说总序》:“吾曾受而读之,蒙学、中学之书都嫌过简,至于高等大学或且仍用旧册矣。”
3、古代蒙学
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等。
“蒙学”一词,是对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统称呢个,与“大学”并列,历史上曾经以“幼学”“小学”“蒙学”“训蒙”等名称指称儿童的启蒙教育。
中国的传统蒙学教育主要承担两大只能:一是识字教育,二是道德教化。可以说在传统蒙学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以汉武帝实行“大一统”政策为分水岭,之前,儒家思想尚未在国家政治、思想和文化领域里呈现突出的优势地位,也未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占据主导地位,零星的蒙学教材主要用来教授儿童识字写字,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对蒙学的影响并不明显。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思想确定为国家的正统思想之后,《孝经》和“四书”等儒家经典逐渐走入蒙学教育,有的儒家经典呗直接摘引作为蒙学教材。
体现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本是“大学”的学习内容,传统蒙学属于“小学”。按照朱熹的观点,大学是“穷其理”,小学是“学其事”,传统蒙学基本上实在“四书五经”所体现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下对儿童进行道德教化。朱熹的《小学》虽然是专门为儿童编写的读物,但它的内容实际上完全是在“四书五经”的思想框架建构起来的,而且其中所摘录的语句大多直接摘录自“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