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学好数学是不是需要很高的天赋啊?我觉得自己的天赋不高,比较没信心学数学。

谁有比较有说服力的理由让我改变这种看法?
2024-11-05 21:52:2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如果你指的学好仅仅是在学校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的话那我可以说不需要天赋,只需要努力和规划。如果有人用你或你关心的人的生命威胁你让你记住某些事情的话我想你会记住的。很多看起来有天赋的人其实不过是在某一方面比其他人要用心很多,只有知道的越多人才会显得越聪明,真正能举一反三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几乎没有谁能完全凭空发明出一样东西。学习好的人往往会知道和注意到学习一般的人不知道的东西,并积累起来,日后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会想到一般人想不到的东西。以数学为例,考试题的基本类型都是一定的,会学的人(学习习惯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可能会记住简单的基础知识,然后记住几个(往往是10几个)基本类型的题作为思考基础,作为“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去尝试新的题型,如果碰到旧题型无法解决的新题型的话(当然基本的题型之间的关联得能看出来,如果这都看不出来的话说明思维方式得转变一下)就把这个题型记住,加入到经验集合里面。所以永远不要期待老师讲完后你拿出一道题就会做,面对一道完全没有思路的题,正确的做法是干脆放弃思考,直接看答案,然后把解题过程记在心里,并从其他方面思考和熟悉这道题,以期碰到类似的题后能反应过来。以上过程一般人都能做到。越是天才的人(以我的观察发现),他所需要的例题基础就越小(甚至只是书本上的例题或定理),他所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就越少,因为他能轻易地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但是,完全不需要知识基础就能解题的人我还真没有遇见过,当碰到一道需要全新的思考方式或知识的题时天才也会变得手足无措。在日常考试的水平线上,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和一个天才的成绩几乎没什么差别,而且经验丰富的人没准儿比天才考得还要好,因为在答题速度或准确程度上经验丰富的人会占有一定的优势。此外,答题素质也是需要培养的一个方面。所谓答题素质是指保证会做的题一定做对,这需要不间断地练习(其实就是对心理素质的锤炼)才能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高三尾声时大家基本上会的题都差不多,但是答出来后结果却不一样,这就是素质的问题。因此,只要你足够努力,在日常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请注意,对于那些对大脑要求比较高,比较抽象的题,天赋还是很重要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思考抽象的问题(如奥林匹克竞赛题),尤其是接近成年和成年后大脑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定下来以后。奥林匹克训练要从小开始,让大脑熟悉这种思路,以后才能负担得起繁重的思考工作。当然,天才还是存在的,那些可以很轻易就适应和转换各种思路的人在面对这类问题时会显得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