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子星一定要经过超新星爆发才能形成。随着恒星内部的核反应不断继续,逐步生成氢-氦-碳-氧-氮,当合成铁元素的时候,聚变无法再继续进行,比铁重的元素聚变,需要吸收能量,而不是释放能量。此时,恒星的引力与热核反应产生斥力的平衡被打破,在引力作用下向内猛烈坍缩。
当恒星质量在1.8~3倍太阳质量之间的时候,会形成中子星;
小于1.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会形成白矮星;
大于3.2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会形成黑洞;
2、白矮星、中子星都有自旋。已经通过观测证实。
3、史瓦西黑洞没有自旋;克尔黑洞有自旋,它们都是场方程的理论计算结果。而真实的黑洞现在还无法通过观测证实是否有旋转,不过所有恒星都具有一定的自转,坍缩成黑洞后,也会保留部分角动量;克尔黑洞更接近于真实。
额......恒星爆炸分两种,一种是超新星,一种是新星,想太阳这样的黄矮星只可能变成百矮星!除了白矮星不会通过超新星爆发形成,只有大质量的恒星才会变成超新星,其他的都会,还有白矮星质量可一点都不小,白矮星只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白矮星体积和地球相当,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不过只是恒星塌陷形成,爆炸的是恒星的外壳,塌陷的是内核,还有,黑洞会不会旋转,还不知道,呵呵,你可以参考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鲁道夫的《千亿个太阳》以及劳伦斯·克劳斯的《第五元素——宇宙质量失踪之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