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论文?3000字左右

2024-11-22 17:36:1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使得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绝。所以,今天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首要的就是要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就是要增强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意识,让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知道,爱国主义也具有历史和时代内涵,并且可以为不同的国家目标服务。一般人会认为“爱国”总是一种高尚的情感,爱国不会有错。其实不然。爱国并非天生具有伦理上的正当性。因为国家本身是一种政治的、历史的现象,它的性质、职能和使命是有差别的,所以,爱国也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事实上,爱国主义也曾经存在许多变种,弄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历史上的沙文主义、民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等,都是以“爱国”的方式出现的。当爱国情感失去理性的约束及正义的支撑,被用来为不良的国家目标服务时,就会变成有害的意识形态,产生不好的后果。所以,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同科学发展观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育结合起来,使之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1要顺应时代主题,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初级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作为爱国的第一要务当今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首要任务是发展,最不愿意看到的东西是停滞和动乱。又好又快的发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根本条件。因此,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爱国主义,首先应该表现为自觉地服从国家发展的大局,树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理想,通过投身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做贡献。如果背离时代主题和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谈爱国主义,就会变成隔鞋搔痒。 年青的一代是发展的生力军,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我们的爱国主义,不仅要表现为有爱国之心,而且还要表现为有报国之志、建国之才,要把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为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共同理想,就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振兴中华做好知识、才能上的准备,并积极参与各项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实践。要向钱学森等老一辈知识分子学习。现在,有些人的爱国只是表达为一种网络“情绪”;许多人在择业时拈轻怕重,主要是看薪水高不高、待遇好不好,这当然不能理解成是不爱国,但是其中少了一份英雄主义的悲壮和理想主义的激情,多了一分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算计。于是,他们的爱国主义在知与行上就表现出明显的反差,有时候就出现爱国不如爱自己,社会责任抵不过个人利益的矛盾。 2要关心民生,体恤民苦,建立与广大群众的深厚感情,自觉地为群众谋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纵观历史,能够作为“本”的人是不一样的。在古希腊,奴隶和妇女不被当作城邦市民看待。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从反对封建主义和教会专制的角度出发,高举人性的大旗,反对以神性压制人性,“发现”了人的价值、尊严和才能,弘扬了人文精神,但是他们所讲的“人”往往是抽象的人。在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以后很长的时期内,对妇女、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同样存在歧视,所以,直到20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的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民权运动还风起云涌。当下,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代名词。既使如此,也抹杀不了人本主义思想的光辉。 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人本主义的内容。诸如“仁者,爱人”的仁爱思想;“民贵君轻”亲民思想;“乐民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忧者,民亦忧其忧”的忧乐观念等。但是,长期的封建专制和“官本位”传统使这些思想相形见绌,不可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所谓“人”都是具体的、社会历史的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的主体地位是有差别的,因此能作为“本”的人也是有所指的。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的要义是“以民为本”,即以广大群众为本,以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因为: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体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最大的利益主体,也是最终的建设主体,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是为了人民,也只能依靠人民。执政党要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我们国家的文化和教育还不太发达,能够享受高等教育的人还不多,大学生是社会的宠儿,愈是这样,大学生愈是要注重培养自己与广大群众的感情,关心民众疾苦,关注群众的需要,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前途和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把爱祖国和爱人民有机统一起来,千方百计地多为群众谋利益,知道感恩父母、回报社会、服务人民。没有对广大群众的真挚和纯朴的感情,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疏远“草根”的“精英”,自己奋斗的目标就是狭隘和自私的,就只会囿于个人的小天地,不会有大志向,难有大作为。 3要努力学习科学发展的理论和知识,为将来的工作实践做好理论上和技能上的准备中国需要发展,发展必须符合科学。科学发展的要义是发展,其前提是“科学”。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知识体系。只有掌握了发展过程中的科学道理和规律,按发展内在的规律性来谋发展、促发展,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反之,如果不尊重科学、主观盲干,就会酿成这样或寻样的失误。 从实践上看,发展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但不发达也是其中大多数国家的命运。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也很复杂,但缺乏科学的谋划、有效的运筹和科技创新的支持是一个重原因。就我国而言,有几个障碍在妨碍着科学发展:一是认知障碍,就是对发展内在的规律性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全,于是,虽然有发展的迫切愿望,但是由于不符合发展的规律,干一些傻事、蠢事,难免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二是利益障碍,就是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利益的驱使下,有时宁愿选择违背科学甚至反科学的发展策略,为个人或本单位的一己之私,干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事,形成实现好的发展在技术上可行但在利益上不可行的情况。三是体制障碍,由于体制不合理,导致对发展的谋划、引导、控制、监督、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不科学、不合理,扭曲了发展的内在机制,从而使发展不能够充分尊重科学、体现科学精神、按科学规律办事。 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实现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学生阶段,首先应该把自己追求国家民族发展的良好愿望化做学习的动力,努力学好科学理论知识,关心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