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毒: 病毒是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因此我们说它是边缘生命。病毒存在于环境之中,游离于细胞之外时,不能复制,不表现生命流行性,只以一种有机物的物质形式存在。但病毒进入细胞之后,它可以控制细胞,使其听从病毒生命活动需要,表现它的生命形式。因此,病毒是由一个或几个核酸分子组成的基因组,有一层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外壳,且可在一定宿主细胞中自我复制的感染性因子。 病毒的结构极简单,它可以是一种蛋白组成外壳加上几百上千个核苷酸或核酸(类病毒250-390 碱基对)或只含有蛋白质(朊病毒)。病毒的生命形式极其经济,因为基因组中的每个核苷酸均有用。病毒最明显的特点是病毒极其自私,复制原料和能量全部来自它所寄生的细胞,并使细胞产生病变。在进化过程中,它会与细胞和平共处,便于更好利用细胞的资源,但是病毒引起的病害常常是突发性的。如人类的肿瘤,往往是多年潜伏,一旦条件适合或受到外界刺激利于病毒的增殖,病毒就会突然致病。然而病毒可以被改造和利用,如基因治疗的在基因工程中用做载体。因此,病毒是由一个或几个核酸分子组成的基因组,有一层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外壳,且可在一定宿主细胞中自我复制的感染性因子。 二.细菌: 细菌是属于原核型细胞的一种单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也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在适宜的条件下其相对稳定的形态与结构。一般将细菌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可识别各种细菌的形态特点,而其内部的超微结构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细菌的形态对诊断和防治疾病以及研究细菌等方面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细菌外形一般为球形、杆形或螺旋形,通常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细菌的个体微小,一般球菌直径为0.5~1.0微米,杆菌宽1微米,长2微米。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动植物体表面及消化道等处,其中土壤是细菌的主要分布场所,每克干土约含细菌10的8次方~10的10次方个。大多数细菌为异养,少数为自养,包括化能自养和光能自养。在异养细菌中大多数中腐生,少数为寄生。 三.真菌: 真菌(fungus)属于植物界,真菌门。它没有根、茎、叶的结构,因而不能利用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营寄生生活或腐生生活。除少数单细胞类群外,真菌大多有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体,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 真菌适宜于在潮湿、温暖的环境繁殖;在有氧、温度合适、且有一定湿度的条件下,空气中飘散的真菌增多。所以真菌变态反应的发生,也有地区性和季节性的特征。一般在夏季,特别是霉雨季节,真菌变态反应的发病增多。但是它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特征不像花粉症那样明确。例如,在冬季,过度加热的房间或车间,特别是加湿的,空气中真菌飘散量也很多,也可以形成流行高峰。
霉菌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的名词,在分类上属于真菌门的各个亚门。 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呈长管状,宽度 2~10微米,可不断自前端生长并分枝。无隔或有隔,具1至多个细胞核。在固体基质上生长时,部分菌丝深入基质吸收养料,称为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向空中伸展的称气生菌丝,可进一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大量菌丝交织成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称为菌丝体。菌丝体常呈白色、褐色、灰色,或呈鲜艳的颜色,有的可产生色素使基质着色。霉菌繁殖迅速,常造成食品、用具大量霉腐变质,但许多有益种类已被广泛应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和认识的一类微生物。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的菌丝。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总之原核微生物中除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之外的都是细菌。
在概念上细菌的外延大于真菌,真菌的外延大于霉菌!真菌除了霉菌还有酵母菌,放线菌等!细菌分为:好氧型细菌、厌氧型细菌和兼性厌氧型细菌!细菌一般是肉眼不可见的,以分裂生殖的;真菌是有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两种,有的可见有的不可见;霉菌是孢子生殖,为肉眼可见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