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很感谢你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让我对这位黎巴嫩的天才作家又多了几分了解,我在网上查了好久,没找到你的答案,很是可惜,不过我还是找到一点我自己很受感动的东西,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0-02-03 17:02:04 来自: Vivi
纪伯伦全集的评论 5
在网上搜遍了,终于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找到最后一个卖家。原价98的他卖300。收到书,虽然有些旧,但我还是如获至宝。
————————————————————
当我仅仅读纪伯伦的作品时,我读出他的孤独。我一直想为什么他的恋人玛丽会拒绝他的求婚。我甚至对玛丽的拒婚有些抱怨。
我能理解英国诗人叶芝被拒婚的原因,叶芝终身爱慕的茅德冈说“永远也不要嫁给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我不了解叶芝,不知道他真实性格中是否也多愁善感。茅德冈最后嫁给了一个军官。确实有像茅德冈这类野马似的女人存在,她们只会被力量之美所驯服。
但通过读纪伯伦的作品,我发现他不只是个多愁善感的诗人,他更多地像个斗士,充满了阳刚之气。他怎么也会被拒婚呢。
于是带着问题阅读了《全集》中的《情书集》。
非常地不可思议,纪伯伦同时爱两个女人。起初我不能接受,感觉太别扭。但当我看到1911年玛丽的一则日记时明白了。
玛丽记录到:“对于纪伯伦,另有一份爱在等待他。这爱不同于他对我怀有的爱,这是神启之爱,并将结成他的婚姻。他最伟大的作品,将由这爱而产生;他最大的幸福,他崭新、充实的生活,也将由此而生。这一切用不了许多年就会发生。对于那场爱中的女子,我只是一个阶梯。尽管我多情的眼睛在哭泣,我却是怀着欢欣想起她的。我不想拥有纪伯伦,因为我知道:她正在某个地方为他成长,他也在为她而成长。”
从玛丽的信中看出她全身心爱纪伯伦,她因为他自己53岁才结婚。如果不是爱,怎么会甘愿独身那么多年。而她拒绝纪的求婚是因为她灵魂太高尚,她认为纪伯伦的内心需要一份神启之爱,那份爱会激发出纪伯伦更灿烂的创作火花。因此她不敢自己占据那个宝座。而这份神启之爱就是诗人叶芝所遇到的那样的爱。
很可惜,凡事都有代价,玛丽是纪伯伦一生的贵人,可以说没有她很难有纪伯伦的成功。所以纪伯伦决心用一生的爱来回报他的这位恩人。哎,我有时想,如果他们之间没有玛丽经济资助这回事,说不定那爱情的火花反倒更真切。所以我理解玛丽日记中反复提到的痛苦。
纪伯伦一生的分分妙妙都是激情澎湃,他太天才了,这让他有种使命感,“来到世间是要说一番话”,他不能浪费一分一秒,甚至没时间全情投入恋爱中,没时间结婚生子。这大概也是玛丽深思熟虑之后拒婚的另一个原因:她怕耽误纪伯伦的时间。
纪伯伦48岁英年早逝,不知道纯精神恋人梅亚算不算他的神启之爱,目前我还没读到他和梅亚之间的情书集。但总感觉精神之恋不是神启之爱,有时想如果纪伯伦遇到意义如同叶芝的茅德冈似的女人,那该是番什么景象。纪伯伦的创作激情将会被激发到何种地步。不过我偏爱纪伯伦,心想如果遇到,他的茅德冈一定会爱他的。
纪伯伦确实是个天才,是个性极丰富的人,是个高尚的人。
如果他能像泰戈尔活到80岁,真不敢想象他该杰出到什么地步。
我喜欢纪伯伦的作品胜过喜欢泰戈尔的作品,我喜欢纪伯伦的性情也胜过喜欢泰戈尔的性情。
这段话应该也不分的回答了你的问题吧?
纪伯伦和玛丽相差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