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也称糖的无氧氧化。
糖的无氧氧化反应过程分为糖酵解途径和乳酸生成两个阶段,全部反应都在胞质中,共包括 10 步反应,前 5 步反应消耗 2 分子 ATP,后 5 步反应生成 4 分子 ATP。
1、消耗ATP
1 mol 葡萄糖在葡萄糖和 6-磷酸果糖激酶-1 磷酸化时各消耗 1 mol ATP。
2、生成ATP
(1)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 3-磷酸甘油酸,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生成 1 分子 ATP,该反应需要 Mg2+,为可逆反应。
(2)第二次产生 ATP 的反应: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发生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 1 分子 ATP,为不可逆反应。
(3)1 mol 葡萄糖经过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 4 mol ATP,减去消耗掉的 2 mol ATP,糖酵解净生成 2 mol ATP。
扩展资料
糖酵解的调控:
1、PFK-1 的活性在调节糖酵解途径速率中最重要
ATP 和柠檬酸是此酶的变构抑制剂,变构激活剂有 AMP、ADP、F-1,6-BP 和果糖-2,6-二磷酸(F-2,6-BP),F-2,6-BP 是 PFK-1 最强的变构激活剂。
2、丙酮酸激酶是第二个重要调节点
F-1,6-BP 是变构激活剂,ATP 则是抑制作用,肝内丙氨酸也有变构抑制作用;依赖cAMP 的蛋白激酶和依赖 Ca2+、钙调蛋白的蛋白激酶均可使其磷酸化而失活,胰高血糖素可通过 cAMP 抑制丙酮酸激酶活性。
3、己糖激酶受反馈抑制调节
己糖激酶受 G-6-P 的反馈抑制,葡萄糖激酶不受 G-6-P 的影响;长链脂酰 CoA 对其变构抑制,胰岛素可诱导葡萄糖激酶基因的转录,促进酶的合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糖酵解
如果单纯算糖酵解(无氧呼吸过程)的话是不算NADH和FDH的能量的,因为他们要进入下一步三羧酸循环(有氧呼吸的过程)才能产生能量,NADH=2.5ATP,FAD=1.5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