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业界的“领头羊”
郝向峰步入枸杞行业整整15年,百瑞源成长的每一步,堪称中国枸杞行业创新引领的典范。
2003年,当枸杞行业市场低迷不振时,郝向峰毅然倾全部家底,怀揣振兴宁夏枸杞产业的梦想,创立了百瑞源品牌;
2007年,面对刚刚兴起的宁夏旅游市场,郝向峰顿时来了灵感,率先建成宁夏枸杞行业第一个“宁夏枸杞馆”,从此,百瑞源搭上旅游快车道,让几近绝境的郝向峰生意逆转,让百瑞源品牌名声大震;
2008年,面对宁夏枸杞“无品质、无品位、无品牌”的“三无”现状,郝向峰确立“百瑞源,枸杞养生专家”的品牌定位,改变宁夏枸杞有史以来“散装、散卖”为“独立小计量精美铁盒包装”,让昔日的“土特产”变为今天的“养生滋补品”;同年,百瑞源创新商业模式,改变宁夏枸杞“沿街摆摊叫卖”为“百瑞源枸杞养生馆”,让宁夏枸杞昔日的“地摊货”变为今天的“品牌专卖店”,大大提升了宁夏枸杞的品质和品牌形象;
2011年,面对快速发展的宁夏旅游市场,郝向峰建成中国枸杞行业第一个“中国枸杞馆”,中国枸杞馆的建成,进一步夯实了宁夏枸杞在中国枸杞的历史地位,同时,也进一步夯实了百瑞源在中国枸杞行业的品牌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2010年至2013年,面对宁夏枸杞行业质量良莠不齐,质量标准低的现状,郝向峰紧锣密鼓布局百瑞源种植基地,先后在贺兰山东麓、中宁长山头、红寺堡区建成有机示范种植基地1.2万亩。从此,百瑞源基地种植标准成为中国枸杞行业标杆;
2013年,百瑞源10周年之际,中国枸杞行业一流的百瑞源研发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意味着百瑞源通过10年的成长,在中国枸杞行业率先构建了枸杞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化“五位一体”全产业链模式,这一模式因其渗透了独特的文化而又称为“百瑞源模式”,堪称中国枸杞行业典范;
2014年,面对百瑞源传统的商业模式,郝向峰带领团队,积极拥抱互联网,截止2017年,百瑞源成为中国枸杞行业“网红”,位居枸杞行业线上线下第一品牌,通过互联网,让百瑞源迅速走向全国乃至全球。
所以说,百瑞源的15年,就是见证中国枸杞行业健康成长的15年,也是引领中国枸杞行业健康发展的15年。
劳动模范--韦朝群
俗语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这句话用在韦朝群身上无疑恰如其分。作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城环卫站的一名班长,在脏、苦、累、忙的岗位上,韦朝群无怨无悔走过了十二个春秋。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她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了解环卫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年到头,环卫工人早出晚归,在大街小巷上清扫垃圾,风里来,雨里去。每逢节假日,更是环卫工人最忙碌的时候。来自农村的韦朝群,对此却平静地说:“忙怕什么,最怕没工作做。”韦朝群1994年3月从事环卫工作,在县城48.6万平方米的20条街道上,用五尺扫帚谱写了不悔的青春。
去年除夕晚八时,正当县城华灯初上,万家团聚之时,韦朝群却还在车站忙碌打扫卫生。家里上有80岁的家婆,下有两名未成年的幼子。而丈夫在车场打散工。在这个特别的时候,韦朝群只好内疚地打电话给侄子来家帮忙杀鸡做饭。她说:“一年到晚,谁不愿意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但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家里的事就只能少管了,没有办法啊。”她的家婆体谅说:“十几年来,每年都是这样,晚点就晚点吧,无所谓了。”
人,自然有生病的时候。同样,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韦朝群也不例外,但她总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对付生病。她自嘲说:“平时感冒发烧当运动,扫扫街出出汗就没事了。”在她的记忆中,十二年来,只有两次需要卧床休息的。一次是2003年,她手上生了囊肿需要动手术;另一次是去年患了急性盆腔炎。但这两次均没有请病假,而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治病,做完手术几天后就上班了。她的班有7人,一天有六个时间段上班。即从早上3时到晚上9时都有人上班。
环卫工作的辛苦、肮脏众所周知,但环卫工人受到的委屈却鲜为人知。韦朝群说,有一次凌晨3时,她拉着满满一车垃圾上斜坡,刚好路中间有一台小车,她好声好气要求司机让一让。但该车司机没有避开的意思,实在没办法后,韦朝群只好小心翼翼拉车过去,在经过时扫帚毛轻微扫了一下车门,虽然没有丝毫刮花,但那位司机还是暴跳如雷,对着韦朝群大骂。另外,晚上还经常遇到醉酒人破坏果皮箱。对此,韦朝群总是耐心好言规劝,但往往被无事生非的醉酒人辱骂。又如一些精神病患者将果皮箱背到很远的地方,这时只好也跟着背回来,与这些精神病患者打起“游击战”。
韦朝群就是这样十二年如一日,无论严寒酷暑,还是晴天雨天,都要坚守岗位。
2002年9月,她所在的县城吉田镇被评为“省卫生镇”称号;去年还通过了省检查组的复检;2003年,她所在的单位被评为“清远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这些荣誉,都浸透着她的一份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