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都有14个乡镇。
宝应县总计:14个镇,282个村居(委)会,包括:43个居委会,222个村委会,17个村(居)委员会,面积1467平方公里。
分别是安宜镇、氾水镇、泾河镇、黄塍镇、望直港镇、小官庄镇、夏集镇、柳堡镇、鲁垛镇、广洋湖镇、射阳湖镇、曹甸镇、西安丰镇、山阳镇。
扩展资料:
宝应县行政区划的建制沿革:
1、春秋战国时期,宝应县先属吴国,后属越国。
2、秦朝建东阳县,属东海郡。
3、汉改为东阳县、平安县、射阳县地,先后属临淮郡、广陵郡。
4、隋初,全部改为安宜县。
5、唐肃宗上元三年(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献宝,肃宗传旨: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安宜县更名为宝应县。
6、南宋期间,先后升为宝应州、宝应军,领宝应、盐城、山阳、淮阴等县。
7、明朝隶高邮州。
8、清朝改属扬州府。
9、民国期间先后属淮扬道、淮阴行政督察区。县境解放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先后属苏北行政公署扬州、泰州专区。
11、1953年1月,宝应隶属江苏省扬州专区。
12、1960年初,析宝应湖以西置金湖县。
13、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宝应县隶属扬州市。
参考资料来源:宝应县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截止到2019年6月1日,宝应县有14个镇,具体名称如下:安宜镇、氾水镇、泾河镇、黄塍镇、望直港镇、小官庄镇、夏集镇、柳堡镇、鲁垛镇、广洋湖镇、射阳湖镇、曹甸镇、西安丰镇、山阳镇。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部,扬州市北缘。东与建湖县、兴化市、盐城市盐都区交界;南与高邮市接壤;西与金湖县、洪泽县相连;北与淮安市淮安区毗邻。
宝应县县城略呈梨形,射阳湖、广洋湖环其东,宝应湖、白马湖绕其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最北缘自西安丰镇崔渡村至南端夏集镇三洋河村,直线距离约47.4千米,东端自广洋湖镇团头荡至西界山阳镇顺河村西白马湖中,直线距离约55.7千米。
宝应县总面积为146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979平方千米,占66.7%,水域面积488平方千米,占33.3%。
扩展资料
宝应县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农作物种植面积5.28万公顷,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兼种棉花、旱地蔬菜等。
水域面积4.88万公顷,滩地面积1.76万公顷。水产养殖面积常年保持3万公顷以上,年水产品总量15万吨,除养殖常规鱼种外,龟、鳖、河蟹、青虾等特种水产养殖面积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80%,产量6万吨以上。
宝应县温泉资源丰富,水温高、水质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天然矿物质。经国家、省有关专家评估论证,为硅酸医疗热矿水,对皮肤、关节、心血管等疾病有医疗保健作用,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宝应县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宝应县人民政府—自然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宝应县人民政府—地理位置
宝应县辖14个镇,分别是:
安宜镇、范水镇、夏集镇、柳堡镇、射阳湖镇、广洋湖镇、鲁垛镇、小官庄镇、望直港镇、曹甸镇、西安丰镇、山阳镇、黄塍镇、泾河镇。
宝应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里下河平原西北部,属宁镇扬同城化外围圈层,东接建湖、盐城、兴化,南连高邮,西和金湖县、洪泽区隔宝应湖、白马湖相望,北与周恩来总理故乡淮安毗邻。世界文化遗产京杭运河穿邑而过,风光宜人,设施配套,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宝应秦时建县,始名东阳县、平安县、安宜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公元762年,境内获“八宝”献于皇帝,唐肃宗视为定国之宝,遂改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赐安宜县名为“宝应”。
县人民政府驻安宜镇,邮编:225800。代码:321023。区号:0514。
人口多
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