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形特点

2025-04-08 00:56:1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树木生长情况以及地表形态:

  喀斯特森林长在白云岩和石灰岩上,土壤极少,70%—80%以上的裸露岩石,只有在洼地和谷地底部有浅薄的土层,在一些石沟石缝中积留着零星的腐殖土。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树木的根系只能长在石沟石缝中,土壤缺少水分,使很多树木还没有到达其生理寿命年龄就因缺水而死,或者因为根系固着不稳而翻蔸死亡。现在能够看到的这些千姿百态的树木,它们的生长过程确实不容易,是对喀斯特严酷环境的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喀斯特森林既有常绿种类又有落叶种类还有少量针阔的混交群落。而且除了漏斗地形和洼地底部的林木生长较为粗壮、高大外,其余的都不是很粗,而且越往山顶林木越矮小纤细,这也是土层浅薄、岩石裸露、水分不足的环境造成的。
  久晴必干旱,久雨必洪涝是喀斯特区的一个常见的现象。年复一年积聚的枯枝落叶层积蓄水源,使森林滞留水和喀斯特地下水同时并存,用地质术语来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水文地质二元结构。这就是说林木的枯枝落叶对地表喀斯特裂缝的充填堵塞,加上根系的吸水作用,大气降水就不能迅速下渗,有些会停留在被堵塞的喀斯特裂缝和枯枝落叶间隙中,形成了森林滞留水。我们会发现地下河的出入口,溪水沿着洼地一侧流出,穿插在洼地的森林中,然后再沿着洼地的另一侧潜入地下,来无影去无踪,只看到泉水流淌、溪水潺潺,这是喀斯特森林别具一格的水文地质景观。
  喀斯特森林树种的根系极为发达,而且有很强的穿透力。它没有密集的细根,根系形态和发育完全根据岩石、缝隙、地表土壤、枯枝落叶的情况而定。树木的根系就长在大家看得到的石沟石缝中,树根穿石而过,形成了树包石的独特景观。有的树从整块岩石上挺拔而起,树干与岩石的结合天衣无缝,好像树干就是岩石的延伸;有的在岩石上织成根系,把岩石完全包裹起来;有的根从几十米高的陡岩上悬挂下来,再钻进岩缝。

  吸引游客的原因:

  喀斯特地貌及其覆盖的浓郁森林,把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景观与喀斯特森林翠绿多变的色彩、复杂多样的形态糅合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上有森林下有石林,石头上长树,石缝里生根,明河暗流,深潭溶洞,组合成了水上迷宫、水上森林、漏斗森林、洼地森林等一系列绝妙美景,不但赏心悦目,而且包含着奥妙的科学道理。

  喀斯特地貌对交通的影响:
  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起伏明显,且地质多为石灰岩及白云岩,地基修建难度大。大大增加了铁路、公路的建设成本。
  并且如同建造青藏铁路一样,喀斯特地貌的生态非常脆弱,如果不注意会产生极为深远的不良影响。

  分类比较详细,希望对您有帮助。

回答2:

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在地表常见有石芽、溶沟、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地貌形态,而地下则发育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地下的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堆积物形态,如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学会会员洞,堪称亚洲第一洞、黄龙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张家界武陵源的组成部分,是张家界地下喀斯特的地形代表,其中喀斯特地貌约占全市面积的百分之四十。碳酸岩分布面积约达130万km2,喀斯特地貌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省区,如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驰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