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兵家必争之地,最典型的城市当属徐州,正所谓南得徐州可守北,北得徐州可得南,徐州这座城市多山易守,交通发达,也很适合屯兵,因此,徐州自古就是咽喉要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远的不说,就说近代,徐州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例如,抗日战争十大战役中的徐州会战和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这两场重要的战役都是以徐州为中心。
有兵家必争之地,也有“兵家不争之地”。
徐州属于前者,而福建属于后者,那么,为什么说福建是“兵家不争之地”呢?
第一,交通不便。
在徐州城外,有汴水、泗水两条河流,这两条河流担任护城河的角色,可以让徐州城变得更加易守难攻,而且汴水和泗水也是具有全局意义的航道。譬如,沿泗水河北上,可通金乡、曲阜、定陶;沿泗水河南下,可到达淮扬吴越;从汴水向西,可以到达开封和洛阳等城市。除了水运,徐州城的陆运交通也相当便利,可以说,光是交通便利,就足以让徐州城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了。
再看福建。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原地区的百姓一直以为福建是一个岛屿,原因无他,古代福建人去中原,大多都是搭船前往的,中原人看多了,就以为福建和中原是没有陆路相连的,是一个岛屿。
尽管后来人们意识到福建是岛屿的概念是错误的,但中原人也知道了走陆路去福建,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政权的大军在福建的武夷山西侧发动多次试探性进攻,但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走大部队的大路。比如当时的楚国,楚国的势力范围已经渗透到了云南,但对于离自己统治中心更近的福建就一直渗透不进去。
福建的交通不便,由此可见一斑。
从地形上看,位于我国东南部的福建是比较封闭的。福建,简称闽,北和浙江交界地区是绵延的大山,西和江西交界地区是长达五百多公里的武夷山,西南和广东交界地区也是山峦起伏。李白曾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在福建地区也流行着一句话:
“闽道难,更甚于蜀道难。”
除了边界多山,福建内部也是山峦峰起,地势高险,比如北部有太姥山,中北部有鹫峰山,西北部有杉岭,中部有戴云山等等。
总之,福建并不缺山,到处都是,所以当时福建的陆路基本行不通,即便打通了几条闽道,也和蜀道一样,运输非常不方便。因为交通不便,大军想攻入福建也找不到路,久而久之,福建就成了“兵家不争之地”。
经济回报效果不高。富饶之地会获得统治者的重视,但福建地形是山地,不富饶。
因为福建远离中原,且又有高山阻隔,所以在古代的时候,福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生产力水平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非常之低下,所以在古代是兵家“不”争之地。福建虽然在宋代以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始终并未像中原地区的其他省份一样富庶。就像老话说的:“要致富先修路”,福建尴尬的地理位置加上技术水平落后,使得从中原通往此地的陆路交通并未达到足够之畅通。
因为古代的福建地区土地太过贫瘠,几乎不怎么生产粮食,所以没有人会去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