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齐景公设左、右相,相成为齐国卿大夫的世袭官职。以后其他诸侯国也有设置,或称“相国”,或称“相邦”,或称“丞相”。秦国于秦惠王十年(前328)始设,以张仪为相。秦武王二年(前309)设左右丞相。惟楚国终战国之世未设相位,仍以令尹为最高官职。秦有相国。汉初先置丞相,后改为相国,各诸侯王国亦设过相国,后改称为相。金文都作“相邦”,文献记载作“相国”,当是后人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改。东汉不设相,以大司徒任宰相之职。东汉末,献帝时始改司徒为丞相。唐以后,多用以作实际任宰相之职者的尊称。明、清两代则用以对内阁大学士的尊称。
只有萧和,曹参两位当过真正的相国,后来这一称号变为丞相(司徒),唐代三省长官都是丞相(有别称),宋代的参知政事是副丞相.元代每个行省都派出一个丞相.一定程度上(丞相=宰相)明代废除丞相,但明代的大学士,清代的军机大臣,均被称为宰相.
没啥区别 不同朝代的2把手
一样
不同时期的不同叫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