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的确很多的,一般特定的岩性对应于特有的地貌。像你所提到的这三种岩性
黄土:目前探究认为黄土是第四纪形成的沉积物。而且主要都是风成的。与之对应的是黄土沟间地、黄土沟谷和独特的黄土潜蚀地貌。一般都是沟壑万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
石灰岩:石灰岩是化学沉积岩。可以说分布也是相当广泛的,无论我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比较广泛,但是从地貌上来说还是南方石灰岩地貌比较发育。因为石灰岩特有的喀斯特地貌需要有大量的石灰岩,此外还需丰富的水等因素才能发生溶蚀,这样就会形成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呕不平,岩石嶙峋,奇蜂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石柱,美不胜收。 这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广西等地.
花岗岩:花岗岩因为其自身坚硬致密,抗风化能力强的特点一般都发育成陡峭高峻,气势雄伟的地貌。我国恨多著名的旅游景点都属于花岗岩地貌。这在我国广泛分布,如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安徽的黄山,甘肃的祁连山等都属于这中地貌。
应该差不多就这么多了吧!
关于石灰岩,楼上说的都不错,知道“喀斯特”或者“岩溶”的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其形成地貌多为山地,以山岩突兀、怪石嶙峋、沟谷明显为特征,在我国云贵桂地区极为常见,这跟该地区降水充足也有重要关系。而在降水稀少的地区,石灰岩是相对稳定的,易于成山。
黄土一般是指第四纪形成的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多由风蚀搬运沉积形成,无明显成层特点,压实不够。一般形成于中高纬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很低,造成植被欠缺,表层土流失严重,易于形成沟壑。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花岗岩主要由大量长石石英类矿物组成,质地坚硬,但是长石类矿物易于风化、脱落,从而填埋沟谷,所以地势一般要么为平坦戈壁,要么为高山峻岭。如我国新疆北部地区。
另外,还可以从其成岩环境及类型的不同考虑对形成地貌的区别。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石灰岩是在浅海向环境沉积形成的,而黄土是季风搬运形成的陆相沉积物。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太多了,我只说石灰岩的吧:
石灰岩与白云岩(石灰岩白云化的产物)都属于碳酸盐岩,这类岩石的化学性质决定了他们极易被流水侵蚀的特点。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南(广西尤其多,比如桂林)云贵高原,另外青藏高原和山东地区和华北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以桂林为例:石灰岩形成了明显而且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种岩溶地貌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峰林、孤峰、残丘等等,“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山”绝大多数都是碳酸盐岩形成而后受到流水侵蚀而成的喀斯特地貌(老人山)。
总之分析地貌与岩性,需要考虑的是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再将这些性质与地貌特征相互联系起来,就可以了~~~
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