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介绍一下林则徐的生平事迹?

2025-04-16 04:00:1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闽侯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等[1]。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林则徐曾多次粉碎英国人到中国海域进行武装挑衅。虽然不少中国人视其“虎门销烟”之行为为一次壮举,但这同时亦是导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近因。
林则徐多次抵抗西方的武力入侵,对于西方的政治势力进行的艰苦的斗争,对于西方文化、科技和贸易,林则徐则持开放性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懂得英语和葡语两种外语,并且着力翻译西报及西方书籍。
林则徐,于乾隆五十年七月廿六(即1785年8月30日)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左营司巷林氏北院后祖室。父林宾日,母陈帙。
林则徐之家族源于晋代由中原南渡入闽的九牧林氏家族,林姓是八姓入闽的其中一姓。依照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所写的文件中,为自身的家族立下考据:
“余世居玉融,始祖高德公宋进士,传十世至榕山公,余支祖也。公生二子,长存素公,余之五代祖,墓在玉融。存素公生高祖学弢公,迁省垣,生曾祖启采公,墓俱在北关外飞来峰下,启采公生北塘公,墓在北关外铜盘山。”
林则徐名字由来有3种说法:
生于徐氏,养于林氏,但这说法后被考证为无据之论。
林宾日在林则徐出生时曾“梦中亲见凤凰飞”,认为儿子是“天上石麒麟”徐陵(字孝穆)之转世,故名则徐,字少穆,又字石麟,但这说法亦被认为无据之论。
当时出名爱才的福建巡抚徐嗣曾至林府避雨,林则徐适时出生,林宾日希望儿子效法徐嗣曾,出类拔萃,飞黄腾达。取字符抚则谓其子如徐嗣曾,仕途坦荡,官运亨通,这说法被多人接受。
咸丰帝继位后,因洪秀全等组织的拜上帝会正在准备起事,咸丰帝下旨求贤以对付太平天国,大学士潘世恩、通政使罗惇衍、两名尚书孙瑞珍、杜受田力荐林则徐。咸丰帝一直想重用林则徐,借用过去的威望去平起事。大学士穆彰阿、耆英等人仍想阻挠,咸丰帝忍无可忍,将穆彰阿革职,永不录用,耆英亦被降职。可是林则徐根本未康复,疝气不时发作,结果他要躺在特制的卧轿,由福建、广东山区,一路直达广东,到潮州时,开始严重下痢,到了普宁,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暂住普宁行馆。最后林则徐在儿子林聪彝及幕僚刘存仁陪同下,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时,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六岁。

回答2: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复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盐运使,整顿盐政,取得成效。林则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宠信,很快跨入官场上青云直上时期。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苏按察使。在任上,他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并把鸦片毒害视为社会弊端加以严禁。江苏这一年夏秋之际大雨成灾,松江饥民聚众告灾,汹汹将变。林则徐反对调兵镇压,亲自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