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诸葛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躬耕数载,隐居南阳,怀才于身,静候明主,虽然天下群雄辈出,但他却不被纷繁的世事与天下的争端扰乱心智,为了真正成大业,他平静地等待,甘于寂寞,甘于暂时的无名,在悠然地吟唱梁父吟的日子里,水镜七奇之诸葛,韬光养晦,静待卧龙飞天的一刻,最终助玄德成就鼎立大业。
二、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在1903年12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功勋盖世,然而她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她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
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三、柳公权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四、匡衡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五、张艺谋
1957至1962年,张艺谋就读于西安市通济坊小学。1962至1966年,就读于西安市第三十中学。1968至1971年,初中毕业后在陕西乾县农村插队劳动。
1971至1978年,在陕西咸阳市棉纺八厂当工人。1978年9月,高考恢复后,破格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1982年7月毕业后任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户籍也转到了广西南宁。
1984年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首次担任摄影师,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1986年主演第一部电影《老井》夺三座影帝。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从此开始实现他电影创作的三部曲,由摄影师走向演员,最后走向导演生涯。
态度与成败
王冠亚
古有通国善弈之弈秋,教授二人下棋,其一专心致志,另一个却三心二意,结果虽智力相当,学习的成效却判若天渊.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在我看来,学学下棋,区区小事,是不为而非不能,关键的一点就是二人对待学棋的态度大相径庭使然.
韩愈《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勤”一“嬉”,对待学业的态度截然不同,其结果也不可同日而语.晋代的左思,自幼鲁钝,才能平庸,但为学态度诚恳,闭门读书十年,写就名篇《三都赋》,一时名声大噪,冠盖京华,使得二陆失色,洛阳纸贵.而方仲永,这个五岁便能吟诗作文的天才,由于其父目光短浅,态度消极,以为其子了了,使得仲永后天对待学业的态度是“嬉”,最终造成“泯然众人”的悲剧.
欧阳修《新唐书》也有名句:“患祸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其实中国古代有才能的君主比比皆是,真正能成就不世伟业的却寥若晨星,很多时候在于他们对“祸患”的态度不同.陈后主有才,隋炀帝有才,李后主有才,面对风雨飘摇的政局,面对接踵而来的祸患,他们的态度是消极的,陈后主妄图以长江天险断隋军之路,隋炀帝妄图以千里运河御天下之民,李后主妄图以称臣纳地换苟且之安,最终,本可一搏的形势却因所持态度的畏葸与无为而导致江山易主、舆图换稿.
而面对唐初的不稳局势,唐太宗慎之又慎,生怕祸患丛生.他始终拿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驾驭国家.《贞观政要》有言:“知其所以乱则治矣,知其所以危则安矣,知其所以亡则存矣.”面对困难,唐太宗以史为鉴,态度达观,得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隋炀帝之于唐太宗,就其能力而言,彼此不分伯仲,前者曾牵兵灭陈,后者则起兵兴唐,理国之能旗鼓相当,之所以二者历史地位相差千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态度问题.
有志与无志也是面对困难的不同态度.故王安石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此言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