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向陆地凹进的海域部分 。通常以湾口附近两个对应海角的连线作为海湾最外部的分界线。海湾形成的原因包括:①由于伸向海洋的海岸带岩性软硬程度不同,软弱岩层不断遭受侵蚀而向陆地凹进,逐渐形成了海湾;坚硬部分向海突出形成岬角。②当沿岸泥沙纵向运动的沉积物形成沙嘴时,使海岸带一侧被遮挡而呈凹形海域。③当海面上升时,海水进入陆地,岸线变曲折,凹进的部分即成海湾。海湾由于两侧岸线的遮挡,在湾内形成波影区,使波浪、潮汐的能量降低。沉积物在湾顶沉积形成海滩。当运移沉积物的能量不足时,可在湾口、湾中形成拦湾坝,分别称为湾口坝、湾中坝。
海或洋伸入陆地形成明显水曲的海域。通常三面为陆,一面为海,有U形及圆弧形等,可与其主体部分进行自由的水量交换。因地壳断裂、海面上升,海水淹没山间凹地、河谷或构造破碎带而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海湾是明显水曲,其凹入程度和曲口宽度的比例,使其有被陆地环抱的水域,而不仅为海岸的弯曲。但水曲除其面积等于或大于横越曲口所划的直线作为直径的半圆形的面积外,不应视为海湾。”第十条第四款规定:“如果海湾天然入口两端的低潮标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4海里,则可在这两个低潮标之间划出一条封口线,该线所包围的水域应视为内水。”第十条第五款规定:“如果海湾天然入口两端的低潮标之间的距离超过24海里,24海里的直线基线应划在海湾内,以划入该长度的线所可能划入的最大水域。”由于海湾内波能辐散,风浪扰动小,水体平静,易于泥沙堆积。通常潮差较大,北美洲的芬迪湾为世界上潮差最大的地方(达21米)。海湾是人类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及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地。世界大小海湾甚多,主要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沿岸,其中较大的有240多个。有些海湾,如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和波斯湾等实质上是海。
海或洋伸进陆地的部分叫海湾。海湾的深度和宽度一般向内陆逐渐减小。面积大小不一,大的比海还大,如哈德逊湾、墨西哥湾、孟加拉湾。有的海和湾不加区别.如阿拉伯海是湾、又称为海;墨西哥湾是海.却又称它为湾。
世界上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的大海湾共有5个,即位于印度洋东北部的孟加拉湾.位于大两洋西部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位于非洲中部西岸的几内亚湾,位于太平洋北部的阿拉斯加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的哈德逊湾。
孟加拉湾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之间,面积为217.2万平方千米。深度在2000~4000米之间,南半部较深。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河流注入。沿岸的重要港口有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吉大港等,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重要通道。
墨西哥湾在美国、墨西哥、古巴之间、东西长1609千米,南北宽1287千米,面154.3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512米。最深处4023米.有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由北岸注入。尤卡坦半岛和佛罗里达半岛环抱湾口,穿过尤卡坦海峡、佛罗里达海峡分别与大西洋、加勒比海连接。大陆沿岸及大陆架富藏石油、天然气和硫磺等矿产。湾内有新奥尔良、阿瑟、休斯敦、坦皮科等重要港口。
几内亚湾在西非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等国沿岸,面积153.3万平方千米。有非洲第三大河尼日尔河等河流注入。大陆架及大陆沿岸蕴向着丰富的
石油资源。沿岸主要港口有洛美、拉各斯、哈尔科特、杜阿拉和马拉博等。
阿拉斯加湾在美国阿拉斯加半岛、科迪亚克岛、亚历山大群岛之间,面积132.7万平方千米。沿岸主要港口有奇尔库特港等。大陆沿岸地区多火山,渔业资源较丰富。
哈德逊湾在加拿大东北部巴芬岛与拉布拉多半岛西侧,面积120万平方千米。湾内水较浅,平均深度257米。湾内主要港口有彻奇尔等。
除上述五大海湾外,世界最著名的海湾是波斯湾。该湾又称阿拉伯湾,在印度洋西部,介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之间.以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与阿拉伯海衔接。它长约970千米.宽56~338千米.面积为24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只有25米。最深处102米。湾底和沿岸为世界石油蕴藏量最多的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素有“石油湖”之称。
海或洋伸进陆地的部分叫海湾.
海湾的深度和宽度一般向内陆逐渐减小.面积大小不一,大的比海还大,如哈德逊湾、墨西哥湾、孟加拉湾.有的海和湾不加区别.如阿拉伯海是湾、又称为海;墨西哥湾是海.却又称它为湾.
海岸带向陆地凹进的海域部分 .通常以湾口附近两个对应海角的连线作为海湾最外部的分界线.海湾形成的原因包括:①由于伸向海洋的海岸带岩性软硬程度不同,软弱岩层不断遭受侵蚀而向陆地凹进,逐渐形成了海湾;坚硬部分向海突出形成岬角.②当沿岸泥沙纵向运动的沉积物形成沙嘴时,使海岸带一侧被遮挡而呈凹形海域.③当海面上升时,海水进入陆地,岸线变曲折,凹进的部分即成海湾.海湾由于两侧岸线的遮挡,在湾内形成波影区,使波浪、潮汐的能量降低.沉积物在湾顶沉积形成海滩.当运移沉积物的能量不足时,可在湾口、湾中形成拦湾坝,分别称为湾口坝、湾中坝.
海或洋伸入陆地形成明显水曲的海域.通常三面为陆,一面为海,有U形及圆弧形等,可与其主体部分进行自由的水量交换.因地壳断裂、海面上升,海水淹没山间凹地、河谷或构造破碎带而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海湾是明显水曲,其凹入程度和曲口宽度的比例,使其有被陆地环抱的水域,而不仅为海岸的弯曲.但水曲除其面积等于或大于横越曲口所划的直线作为直径的半圆形的面积外,不应视为海湾.”第十条第四款规定:“如果海湾天然入口两端的低潮标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4海里,则可在这两个低潮标之间划出一条封口线,该线所包围的水域应视为内水.”第十条第五款规定:“如果海湾天然入口两端的低潮标之间的距离超过24海里,24海里的直线基线应划在海湾内,以划入该长度的线所可能划入的最大水域.”由于海湾内波能辐散,风浪扰动小,水体平静,易于泥沙堆积.通常潮差较大,北美洲的芬迪湾为世界上潮差最大的地方(达21米).海湾是人类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及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地.世界大小海湾甚多,主要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沿岸,其中较大的有24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