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都城丰镐遗址,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的沣河两岸。丰京在西,镐京在东,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从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建丰邑,武王作镐京,到前770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350年来,丰镐一直是西周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丰镐地区的田野考古工作,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3年,由北平研究院史学会的徐旭生、苏秉琦等人领导的考古调查队第一次调查丰镐遗址。
1943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石璋如等人对丰镐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调查。
1951年4月15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调查发掘团一行六人在苏秉琦的带领下从北京出发前往陕西,揭开了丰镐遗址正式发掘的序幕。
从1977年到1984年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队在陕西省长安县客省庄发掘了四处夯土建筑基址,还在其周围探出了十处夯土基址,其中一处夯土基址最大,比在周原发掘的凤雏甲组基址和召陈三号建筑基址面积还要大,总面积达182698平方米。此外,在四号基址附近还发现排水设施。
1983—1984年间,考古队在镐京遗址内的官庄村、斗门镇、下泉村砖厂及花楼子发现西周建筑基址10余处,其中位于花楼子的五号宫室建筑基址规模宏大,错落有致。1992年又在沣西马王村发现了西周陶窑,手工业作坊是城市遗址不可分割的部分,对了解沣西遗址的全貌具有重大意义。
1997年3—5月,为了配合“夏商周断代工程·武王伐纣年代研究”课题,对丰镐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共发掘遗址面积120平方米,西周墓葬17座,发现灰坑16座、窖穴1座、房子1座。其中有多组地层关系,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具有重要价值。
2012年2月至12月,受陕西省文物局和西安市文物局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承担《丰镐遗址范围及地下遗存分布状况调查和勘探项目》。其中丰京遗址具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陕西第三工作队负责,镐京遗址具体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