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一番烧杀抢掠之后,东京城中的官产私产被劫掠殆尽。临走时还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在途中受尽折磨,史称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继承大统,登基为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之后南宋于金国形成对立局面,双方互相攻伐皆不能消灭对方。在南宋北伐金国的战争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军事将领和民族英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从岳飞写的“满江红”就可以看出岳飞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位铁骨铮铮的国家栋梁,在其戎马生涯中,126场战役无一败绩,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但是最后却被皇帝下令处死了,那么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自毁长城呢?
岳飞
宋金朝廷都想议和
南宋和金国持续了十几年的战争,南宋人民同仇敌忾,著名将领也都起兵抗金,像李纲,宗泽,岳飞,韩世忠都极大的打击了金国的侵略者。韩世忠的黄天荡一战,差点全歼了金兀术的十万大军。岳飞跟金国更是打了一百多场战斗,金国的有生力量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十年之内都无法大规模出兵南下,只得设法与南宋和解。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因为金国人太痛恨岳飞了,于是在议和条件中加了一项就是要处死岳飞。
在宋金战争中,南宋已经占据了优势,而南宋的决策者赵构却决定与金议和,因为刚刚南渡的宋朝需要从战事中松一口气,加紧对内经济上、人口上的调整,整顿军事,攘外必先安内。再加上有北宋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并和平相处100多年为例子,虽然北宋每年给辽国大量的岁币,但是都从贸易中数十倍的赚回来。赵构决定效仿先祖,于是派使臣与金国商议议和。在谈判中,秦桧答应不再使用“宋国”之称谓,改为大金的属国,并且每年交纳银、绢各25万两、匹等事项。而此刻,接到消息的岳飞极力反对议和,因为从小就立志精忠报国的岳飞无法接受议和的条件,于是就横在两国中间,成了一个障碍。为了成功议和,赵构只有处死岳飞。
秦桧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君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国掳掠而去,受尽折磨,对于每个宋朝臣子来说都是奇耻大辱,所以终岳飞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收复故都,迎回二圣。但是如果真的迎回了二圣,皇帝该由谁来做?虽然就算迎回了二圣,身为中兴之主的赵构也不大可能让位给那两位亡国之君,但是毕竟有所威胁。宋高宗对岳飞寄予厚望,辛辛苦苦的培养了岳飞六年,却发现岳飞和他并不是一条心,根本不懂自己的想法,相反秦桧就是一个懂心之人。为了江山稳固,宋高宗只有处死岳飞。
徽钦二宗在金国受尽磨难
忌惮岳飞的实力
北宋灭亡后,中央禁军基本上被金军打没了,南宋是依靠北归的将领带领的军队和地方义军建立起来的。而岳家军名义上是国家的军队,但实质上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私家军队,是由岳飞拉扯拼杀出来的部队。岳家军这么多年跟着岳飞出生入死,很多士兵还是岳飞的老乡,只认得岳飞,朝廷对这些士兵的管控非常有限。
岳家军约有十二五之众,并且有着“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钢铁军纪,这支军队不仅打败了精锐的金国铁甲骑兵,还收复六郡,灭了伪齐和宋江叛军,可谓是身经百战。而宋朝忌惮武将带兵是传统,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一个带兵的武将,通过部下对其黄袍加身摇身一变变成皇帝,宋高宗惧怕岳飞也像高祖一样突然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所以处死了岳飞。
岳家军
岳飞性格太直爽
32岁的岳飞在被封为清远军节度使时,曾经说过一个话:“像这么年轻能做到节度使的只有太祖和我。”岳飞是宋高宗一手提拔起来才升到节度使,但是却公开拿自己跟宋太祖相比,而没有称颂宋高宗,所以由此宋高宗就对岳飞心生不满。之后岳飞所做的一件事情更是触怒了宋高宗。赵构的独子早早夭折,在金兵的追击中,赵构不小心受到了惊吓并由此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只能从太祖赵匡胤一脉中挑选了两位皇室子孙,过继到自己名下,但还没有确定由谁继承皇位。而岳飞居然直接觐见并上言请无子嗣的赵构建储,公然指出赵构没有生育能力,赵构因此龙颜大怒,而且宋朝的祖宗家法也规定武将不得干预朝政。这两次僭越之举也导致宋高宗最后决定处死岳飞。
因为岳飞危机到了皇权。如果岳飞抗金成功,势必会迎回徽钦二帝,而岳飞也会居功至伟。到那时,高宗赵构将处于什么位置?让出帝位,废为庶民。看看明英宗和于谦,我们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