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并应用了油气储量、产量趋势综合预测流程和方法
针对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研究方法的不足,开发应用了考虑多方面因素的综合预测方法,将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方法向前推进了一步。
综合法首先研究盆地油气储量和产量的增长规律,分析地质特征、理论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政策因素、勘探投入以及勘探思路的变化对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盆地或预测区的资源潜力为预测基础,分析其勘探开发历程,依据目前所处的勘探开发阶段,确定其未来储量、产量可能出现的高峰值及时间,使用多旋模型,采用储采比控制,对油气储量、产量进行预测。
(二)采用了全新的可采系数研究思路
过去的可采系数研究主要采用统计法。针对统计法可采系数研究结果只是体现目前采收率水平,不能充分反应技术进步对采收提高的贡献的缺点,在本次可采系数研究中制定了全新的以油气藏解剖为基础,利用油气藏具有所在评价单元的地质特征、同时又是开发对象的特点,通过油气藏的地质特征解剖和开发特征描述,建立各类评价单元地质特征和可采系数关系,确定各类评价单元可采系数取值标准。
(三)评价系统边开发边应用
为克服以往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建设滞后于评价进程,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缺点,本次采取边建设边应用的开发模式。根据资源评价的业务特点,将系统的建设分步进行,首先建设数据库,提出数据标准,为数据入库做准备;之后开发可独立运行的评价软件,为各单位开展资源评价提供支持;最后是平台开发和系统集成,并开展数据入库和评价成果汇总。
2004年4月底,项目组建成数据库,并提供了数据标准。2004年7月前,完成了评价方法软件开发,7月底~8月初,开展了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应用培训。之后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协助17个单位完成了33个子项目五种资源的评价工作;参与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油砂、油页岩资源评价所有子项目成果的汇总工作,编制成果图件,制作成果数据表;将项目所有的基础资料、成果资料进行整理入库,实现了通过评价系统对数据和成果进行统一管理的功能。
(四)交叉、整合评价
针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对塔里木盆地资源潜力的认识差别大、意见难以统一的问题,项目办公室组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配合下开展交叉评价;针对渤海湾盆地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家石油公司分别评价,评价参数不统一、评价面积有交叉的问题,组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进行整合评价。通过交叉、整合评价,取得了塔里木、渤海湾盆地资源潜力数据,并得到了各石油公司的充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