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和陶瓷的关系
陶瓷包含了陶器和瓷器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使用材料和烧成温度不同,两者缺一不可。

印纹灰陶罐清乾隆己丑年(1769)御制诗
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烧结完全度高,没有发生瓷化现象,敲击之声较沉闷。
北宋 汝瓷天青釉双耳三足炉
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瓷土(即高岭土)烧制。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质基本瓷化,敲击之声清脆。

红泥紫砂 寒泉壶
紫砂:由紫砂泥制成,是宜兴市丁蜀镇的特产,严格来说,紫砂也是属于陶的一种。
紫砂的优势
一、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这是因为紫砂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更无茶具本身所带的异味,聚香含淑,色、香、味俱佳。

二、夏日越宿不馊
所谓的越宿不馊并不是指把喝不完的茶汤放在紫砂壶里,隔夜后第二天还不馊,甚至还可以饮用。

紫泥 莲子壶
而是指,紫砂壶的陶质壶盖有孔,能吸收水蒸汽。这样壶盖上不会形成水珠,滴在茶水中搅动茶水,加速茶水的发酵。

清早期 煨瓷开片青花壶
而一般陶瓷茶具,器壁光滑,渗透性差,其凝聚的水珠滴落后,使茶水频繁搅动,容易促使霉菌繁殖,造成茶水发酵。
三、盈润包浆

清泉 包浆对比
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茶汤的滋养而变得越发光润可爱。闻龙在《茶牋jiǎn》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陶瓷的优势
一、种类繁多
与紫砂相比,陶瓷的种类更丰富。在古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就已经扬名海外,种类繁多。如今,随着工艺的进步与提升,陶瓷的泥料配比也越来越丰富。

青瓷茶具
二、制作效率高,首次获取成本低
普通陶瓷茶具有拉坯成型,模具半手工成型,注浆成型。而正宗的紫砂大一律采用全手工和半手工的成型方法(注浆与手拉胚会破坏紫砂的特性)。

黑瓷茶具
因此陶瓷的制作效率是大大高于紫砂的,因此就普通实用器的角度来说,一般陶瓷器的获得成本比紫砂也更低。
外形、材质、泡茶的优缺点都各有不同。
材质区别:
紫砂:以紫砂为泥原料,主要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 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
陶瓷: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
泡茶时:
紫砂壶:紫砂壶具有双气孔结构,透气性、保温性都非常好。用它来泡茶不失原味,能将茶味泡好到极致,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不变;传热慢,不易烫手;吸附性强,坯体能吸收茶叶中的香气。用紫砂壶泡茶,日久能产生包浆,壶色与质感都会随着养壶人的呵护而发生变化,受到众多茶友的喜爱。
陶瓷一般都要上釉,紫砂不上釉,陶瓷的产品可以做到很薄,紫砂产品很薄的产品做不了,紫砂泥是高岭-石英-云母类粘土,含铁量高,同时还含有多种矿物元素;丰富的矿物元素。紫砂茶壶不仅透气性好,泡茶隔夜不变质,而且越用越亮。陶瓷产品由于上了釉,所以就没有了透气性,也就没有越用越亮的说法。